萬剛
(榮縣水務局供排水管理站四川自貢643100)
探討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中問題
萬剛
(榮縣水務局供排水管理站四川自貢643100)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僅與水資源的利用和配置有著密切聯系,還能夠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然而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尤其是丘陵地區的農村飲水工程安全建設管理仍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加強管理。本文主要從丘陵地區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的特點入手,重點對當前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希望給行業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在飲水安全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飲水安全工程實際覆蓋率較低、相關的建設市場也比較混亂、資金比較緊缺還有運行管理相關模式沒有保持良好的持續性等方面。筆者結合多年來實際建設與管理的經驗,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現階段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在相關的工程建設與管理中客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及建議。
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分布上有點多面廣的特點,單鎮、聯村、單村供水工程以及分散供水工程占據了絕大多數;②通常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規模小以及形式多樣還有比較分散是其主要特點,缺乏對水資源的統籌規劃;③從單個工程的角度看,大部分供水規模比較小,實際受益的人口較少,較高的單位投資致使供水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經濟上農民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水費收取困難現象較為普遍,飲水安全工程的運營以及維護管理的難度較大;④由于資金以及技術水平等條件的限制,農村飲水制水工藝和輸配水管網比較常規、水質存在不合格的隱患較多。
3.1 工程產權模糊,責任劃分不明
農村飲水工程較多,很多工程的產權比較模糊,如政府與農戶共同出資建立的飲水工程,以及多種主體投資建立的飲水工程,產權都比較模糊,這也使得責任劃分不明確,很多農戶片面的認為飲水安全工程應該由政府負責管理,故而對飲水安全工程漠不關心。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新建、改擴建大批集中供水工程,實施管網延伸工程,形成了大量國有資產,但由于歷史原因,部分鄉鎮政府將當地自來水的經營權和所有權租賃或拍賣給私人經營和所有,無法讓新形成的國有資產完全掌握在國資管理部門手中,造成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3.2 農戶對飲水安全工程參與度低
從飲水安全工程的規劃設計到投入運行的整個過程,政府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參與其中,使得農戶對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無法充分發揮在飲水安全工程中決策、監督與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3.3 水價標準較低,收取難度較大
丘陵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規模較小,成本高(特別是提水揚程高,電費成本居高)而水價卻比較低,但是農村用戶的消費能力有限,如果按照成本收取水費比較困難,導致丘陵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資金短缺,影響了工程的正常運營。
3.4 政府對飲水工程監管力度有限
丘陵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持續性較強,政府不能進行長期直接的管理,而是需要發揮發改、衛生、環保、水務、財政等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能,如價格監管、市場準入、水質監管與應急機制等,但是政府對農村飲水工程的監管力度有限,監管手段也不完善,使得農村飲水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4.1 增大教育宣傳力度,增強民眾的安全管理觀念
利用教育、宣傳的方法讓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到管理安全飲用水項目中。可以利用創建及組織民眾建立飲水安全管理委員會等方法,賦予民眾用水的知情權、監管權及參與權,提高百姓的責任意識。各級部門及政府可以通過印發宣傳單、召開宣傳會議等方法,大力宣傳飲水安全常識,普及農民群眾水質知識,從而使農民能夠正確認識飲水安全的重要性,幫助農民轉變傳統的飲用水使用習慣,增強用水品質。
當代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智能素質、強化綠色教育意識,就必須改變封閉的教育狀態、開闊眼界。在開放時代和信息化社會,教師的知識已不僅僅來源于書本,更多的是來自于社會實踐。這是因為當今任何一本教科書都無法概括和吸收所有最新研究成果。所以,現在的教師中,不少人正在努力加強與自己教學專業有關的邊緣學科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有許多教師還把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的新知識融入自己的專業知識之中,開闊了自己的知識視野,使自己成為一專多能、文理滲透的教師。
4.2 創建責任明確的安全飲用水項目管理制度
依照“責任、權利、利益相統一”的標準,根據“誰建設、誰所屬、誰受益”的原則,將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的產權落實到位,明確劃分管理責任。如果是以集體及國家投資為主而建設的鄉村集中式飲用水項目,則由鄉鎮或者縣級的法人負有管理責任,如果是以國家資金投入為主而建設的單村供水項目或者范圍較小的跨村供水項目,則歸屬所有群眾共同擁有,項目收益范圍內民眾建立的管理小組或村委會成員進行管理。如果是有社會中的慈善人士投資建設的集中式供水項目,則相關業務部門負有管理的責任。如果是分散型的供水項目,則受益人負有管理的責任。
4.3 做好水質檢測工作,保護水源
想要確保水質就需要進行管理及保護,在供水范圍內做好防范及排污工作,從而確保飲用水的水質。為了精確了解農村飲用水的水體情況,應對農村飲用水的衛生監測機制進行完善,增強飲用水的安全管理力度,促進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的開展,執行相應的飲用水質檢測標準,創建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水質監測中心和規模水廠水質化驗室,培養專業人員進行檢測。做好同衛生單位的銜接工作,并和疾病控制中心創建合作關系,定時對水廠的水質進行檢測,創建雙方數據檢測,方便互相監督、互相對照、互相查閱。另外,還應聘用具備經驗豐富的檢驗專家對水質進行不定期抽檢。另外定期組織水廠或水質檢測中心的檢測人員參與技術培訓,保證化驗從業人員的技術與能力緊跟時代發展需求,符合水質的檢測規定,對丘陵農村水廠出水水體的渾濁度、顏色、PH、菌落、肉眼可見物、余氯等進行每日檢測。在水源保護區,加強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的宣傳和監督,如果存在污染嚴重的企業,應限令其進行整改、轉移或停止。需要增強監管力度,從而確保農村飲水安全,為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
4.4 保證飲用水收取費用合理
對于丘陵地區農村的安全飲用水項目來講,應逐漸創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進行融資、企業開展經營,按照法律合理制定價格,根據水量收取階梯水價、群眾主動參與的管理系統,全面調動社會的各個階層及人員共同參與到安全飲水項目的建設中,從而保證項目質量安全、管理完善、百姓消費得起,企業長久受益。
(1)地方政府應及時出臺相關管理制度。經過分析發現,相關管理制度自應用開始,對于已經修建完成的項目安全運轉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同時,在應用過程中,也包含部分不完善的規定,需要相關人員進行分析與改進,與以往的法律標準進行對比,不斷進行完善,從而確保管理有法可依,有據可查,為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提供理論支持。
(2)將各種優惠政策進行落實。一些丘陵地區農村地區雖然創建了很多優惠的方針,但卻僅停留在表面,落實不到位。那么,相關人員應增強監管力度,將優惠政策落到實處。例如:電費,建議丘陵地區農村供水用電的各類項目,一概依照農業排灌生產用電的價格執行等。
(3)建立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基金,對一些存在困難的小型水廠進行扶持。在一段時間中,對部分運行成本高,承載能力較低的虧損水廠進行扶持,對水廠折舊設備的補貼、大修費用的報銷,對一些工藝落后、設備破損水廠進行升級改造,促使小型水廠步入正軌。另外,還可以利用農村一事一議的政策,處理設備更換及管網修補的資金使用等問題。
(4)創建丘陵地區農村供水項目社會服務系統。對于丘陵地區農村的供水來講,其覆蓋范圍較大,尤其是單鎮、聯村、單村項目及分散供水較多,專業管理能力較弱,就需要創建全面的社會服務系統,為企業及農民提供幫助。
(5)加大管理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水務、衛生、環保、工商、稅務等相關業務及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對農村水廠的負責人進行培訓,幫助其增強法律標準、制度規章、專業制水和供水技能、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創建一支熟練掌握供水項目技術,可以準確從事丘陵地區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維護及管理的隊伍。
(6)為丘陵地區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提供技術保障。相關管理部門應結合我國當前分散式供水及集中式供水的特征,配套好同農村相符合的價格較低、操作簡單、效果良好的水質檢測機處理方面的技術、設備及工藝,從而為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提供技術保障。
實際建設過程中,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因為各地區的環境、人文、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矛盾和問題日益復雜。丘陵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任重而道遠,為實現丘陵地區農村居民的飲水健康,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1]劉振華.農村飲水安全的屬性及水源保護的反思[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8):23~24.
[2]李冰,邊德軍,曲紅,趙瑞中,侯健.吉林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5(09):58~59.
[3]劉子維,董國華,孫曉茵.福建省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研究[J].中國水利,2015(07):34~35.
S277.7
A
1004-7344(2016)28-0174-02
201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