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錦業 冷嘉倩
【摘 要】以南寧學院為例,探討基于學科交叉的綜合性民辦高校工藝美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力爭有效吸收學校相近學科的教學內容,實現學科互補,教學資源共享,實現學科交叉,凸顯人才培養特色。
【關鍵詞】學科 ?交叉 ?綜合性民辦高校 ? 工藝美術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122-02
學科交叉理論認為,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及健全的人格,有必要從藝術、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綜合交叉培養,使學生不僅能熟練地解決本專業的實際問題,同時還要根據市場變化,從一個領域轉到另一個領域,使學生能觸類旁通,靈活應變,有能力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本文擬以南寧學院為例,探討基于學科交叉的綜合性民辦高校工藝美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一、學科交叉與工藝美術
(一)工藝美術專業是交叉學科衍生出來的應用型專業。工藝美術橫跨了自然、社會、人文三大學科,涉及人機工學、行為科學、材料、結構、工藝技術、系統工程、包裝、廣告、設計心理學、設計美學以及圍繞工藝設計象征功能的哲學、符號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工藝美術專業學科交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正是基于這一理論和客觀規律,著重從文化藝術與工業技術工藝的交叉融合的角度,研究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實踐訓練形式等問題。
(二)時代背景下需要跨界思維審視工藝美術。2012年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目錄恢復了工藝美術專業,與有著西方工業文化背景的“設計藝術”概念相比,“工藝美術”在中國文化背景下顯得更有自己的“話語權”。2014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指導意見》指出,我們應從保護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認同感、生產形式從手工制作向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生產轉化的角度和跨界的思維審視“工藝美術”,保留并發揚工藝美術在表述中國傳統造物文化方面沉淀的豐富內涵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科交叉應用,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思維融入工藝美術當中,讓工藝美術更具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能更好地融入市場。
二、學科交叉對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意義
南寧學院作為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應用型大學,其對現有以及未來要發展的專業按集群的方式進行優化整合與結構調整,明確了專業建設的機電與先進制造業專業集群、信息產業專業群、城市公共服務經營管理專業群等6大專業群。專業群下的工藝美術專業立足南寧市乃至廣西的工藝美術行業,依托學校專業集群,以及室內設計技術、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的多個學科門類、寬泛的知識點和齊全的設備優勢,充分整合學校優質資源,滲透工、文、藝等學科各自教學特色,創新工藝美術專業教學方法,將藝術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智能數控技術和金工工藝等在工藝美術專業中交叉應用,將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技藝相結合,推動工藝美術技法創新、工藝創新和材料創新,將生產形式從手工制作向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生產轉化,有利于工藝美術專業特色的培育。
南寧市作為廣西的首府,有著廣闊的工藝美術市場,其中最具有南寧市本土特色的工藝美術有:賓陽壯錦(中國四大名錦)、南寧紅陶、馬山刺繡、武鳴福彩繡、民族腰刀、牛角工藝品、桂式家具、竹編等。作為南寧地方高校,培養為南寧本土特色工藝美術服務的應用型人才,探索培養南寧地方經濟社會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日用工藝美術生產、建設、服務一線人才以及基層單位和中小企業的業務骨干、管理骨干是南寧學院工藝美術專業的重要選擇,對地方經濟與工藝美術專業本身的發展極具現實意義。而學科交叉無疑有利于促進工藝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
三、國內高校工藝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
(一)單科藝術院校工藝美術專業設立相對純粹和獨立。單科藝術院校工藝美術專業設立相對純粹和獨立,辦學條件、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方法等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良好的歷史積淀,并且更容易吸收具有特殊藝術天分和才能的學生入校培養,其人才培養面向高雅藝術、傳統藝術、民族藝術以及藝術管理等領域,培養高、精、尖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以及“藝考熱”的不斷延續,單科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也在悄然改變。
(二)老牌綜合性大學工藝美術專業更側重知識的傳授。老牌綜合性大學擁有多學科的教育背景,在學分制教育模式不斷普及的大環境里,工藝美術類專業學生可以直接修讀大學中其他專業的相關課程,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知識面、文化熏陶和素質培養有著充分的優勢,對學生更側重知識的傳授,注重學科本身的邏輯和結構,引導學生具備比較扎實的藝術理論素養和較為廣博的文史哲及其他相關知識。但對藝術技能的精湛程度要求則處于次要的位置。
(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由于工藝美術專業是2012年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增設專業,此前的工藝美術相關專業或課程都是依托在藝術設計專業下面的一個方向或者一個模塊,使得“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兩者在使用時的意義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四、工藝美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必然選擇
2013年初,為適應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需要,我國決定對高等教育進行分類管理,調整高等教育發展結構,完善現代化教育體系,南寧學院迅速捕捉到其中的發展機遇,經過慎重的思考與論證,決定走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道路,成為教育部首批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首批聯盟理事會成員。作為一所新建本科的地方民辦高校,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應用型人才是南寧學院的主要價值取向。
長期以來,國內美術、藝術院校將培養拔尖藝術專門人才視為主要目標,但結合當代藝術發展內涵、藝術觀念和體系的轉變,從時代、社會對藝術人才的現實需求出發,必須認識到:拔尖藝術專門人才固然應該成為美術、藝術院校的培養目標之一,但從整個藝術文化市場人才狀況類看,一流的藝術人才位于整個“金字塔”的頂端,只能是有限的少數;而復合型、應用型藝術人才是市場需求的主體,所以這類人才的培養是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任務,對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工藝美術專業來說,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必然的選擇。
五、南寧學院工藝美術專業基于學科交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一)構建工藝美術專業學科交叉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南寧學院工藝美術專業建設,必須結合地方民辦綜合性應用技術大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立足地方工藝美術行業需要,吸收和借鑒全國相關院校的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針對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要求、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融合以及教學資源整合等方面開展研究實踐,探索符合地方民辦綜合性應用技術大學工藝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學生掌握扎實的美術基礎、地方特色傳統工藝美術技法,創造性思維、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智能數控技術、金工工藝等。采取工作室項目化教學,將理論課程教學與工藝美術師、民間藝人擔任實訓教學相結合,建立新型師徒關系,實施分段式、遞進式教學,創新教學與實踐方案,構建符合應用型工藝美術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二)美術基礎課程與傳統工藝美術造型課程相結合。美術基礎課程是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習基礎,為了構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提高學習效率,根據本專業學習的認知規律,將工藝美術史、工藝美術鑒賞、傳統工藝美術臨摹等課程與美術造型基礎課程有機結合,將課程內容相互滲透交叉,強化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和連續性。
將工藝美術課程模塊的主要內容相互銜接與融合,將課程模塊化的主要內容轉化為學生具備的能力。如在美術基礎課程與傳統工藝美術造型課程相結合中,將素描課程與工藝美術鑒賞相結合,學生基礎造型練習將傳統的靜物素描轉變為對傳統工藝美術精品的描摹,既培養學生的美術基礎造型能力,又促使學生進一步地了解工藝美術創作的結構、塑造方法、細節處理等知識,為今后的工藝美術學習打下基礎。這解決了原有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之間相對孤立和缺乏關聯性,而教學內容又存在重復的問題。
(三)創造性思維課程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相結合。創新是工藝美術專業的靈魂,創造性思維課程也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工藝美術創作重要的表現形式,工藝美術的創造性思維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表現能更好地將作者的創意得以成為方案,創造性思維課程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相輔相成,互為依托,因而要將創造性思維課程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有機結合。
(四)工作室項目化教學與智能控制技術課程相結合。采取工作室項目化教學是一個綜合實踐教學環節,為了實踐工藝美術的生產形式從手工制作向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生產,工作室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將充分利用工科背景大學的技術和設備,將現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與傳統工藝相結合,如雕刻機、激光機、車床、切割機等智能控制技術機械設備的運用,豐富工藝美術創作的材料和技藝。通過項目化的實施,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和組織實施能力,吸收相近學科的教學內容,實現學科互補,教學資源共享,實現學科交叉,凸顯人才培養特色。
綜上所述,許多科學前沿問題和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在交叉學科的聯合攻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南寧學院作為地方民辦高校,其學科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等條件相對于公辦高校而言是薄弱的,吸收相近學科的教學內容,實現學科互補,教學資源共享,對地方民辦高校而言極為重要。可將多個學科門類、先進技術與技法、寬泛的知識點相結合,利用工科背景學校設備優勢,整合學校學科優質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凸顯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聶立家.高等藝術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
[2]劉煥陽.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探索與實踐[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3]夏明忠.地市級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4]韋錦業.跨界廣告創意思維研究[J].傳媒,2014(10)
[5]潘魯生.為“工藝美術”正名[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2)
[6]吳衛.論我國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的關系[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6(1)
[7]韋錦業.地方本科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基于藝術設計再認識的分析[J].廣西教育,2015(2)
【作者簡介】韋錦業(1984- ? ?),男,廣西河池人,南寧學院文學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廣告設計、工藝美術。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