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時間:11月27日-28日
關鍵字:孔廟、孔林、孔府、少昊陵等

荊強
1956年4月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PPA美國職業攝影師協會會員。1979年開始從事攝影,當過知青,農夫,報社以及出版社記者、編輯等。2007年以來,開始從事孫子兵法研究,現為《孫子兵學年鑒》主編,山東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
1988年以來參與創辦過《走向世界》《OPENINGS》《攝影生活》《齊韻》等雜志,曾任社長、主編、總監等。出版有《泰山》《'91'92美國印象》攝影集。1996年受聘于日本NHK出版社,擔任大型攝影集《名詩的故里》攝影師并出版《名詩的故里》攝影集。2001年至2003年擔任《人民日報》海外版“荊強視線”專欄作者。2008年10月被美國職業攝影協會評為“PPA世界優秀職業攝影師”。2010年被評為“齊魯杰出攝影師”。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早在公元前,圣人孔子就為我們立起了“好客”的典范,如今兩千年逝去,“好客”依舊傳承在齊魯大地,讓我們的“好客山東”在他的光輝下得到世人頌揚。說到孔子,我們總會有很多的詞匯來描述對他的見解。文人用筆墨和文采記述對孔子的景仰,攝影師則會用鏡頭向外傳遞與孔子有關的實物明證,而這也是弘揚孔子儒學風采的一種手法。11月27日,“孔子家鄉·好客山東”國際旅游攝影大賽第一季第三次采風團來到中國旅游名城曲阜。在這里,攝影師們用鏡頭“描寫”了大雪后的“三孔”魅力以及孔子故里的“好客情懷”。
曲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后曾更名為魯縣,如今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曲阜”之名最早見于《禮記》,東漢應劭解釋道:“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走在大街小巷,隨便找個路人咨詢疑問,他們都會給你講解得十分詳細,絲毫不會讓你有排斥感和陌生感。在體驗了曲阜人的好客后,來自上海的中國當代著名攝影藝術家唐恩余對他們贊不絕口。
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開創了儒家之風,是仁學派創始人,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正因為有了孔圣人才有了今日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同時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個中國的思想、政治和社會體系,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廟、孔林、孔府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行程中,采風團首先來到孔廟,在這里攝影師們應著雪景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后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占地327公頃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采風中,本次采風團領隊——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士、柯達公司實驗室原資深技師,當代著名攝影藝術家盧捷維向記者表示,這次難得的大雪,讓孔廟的很多古建筑變得別有韻味,在這里會拍出很多優秀的攝影作品。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拍攝機會,是很難得的。

大成殿 攝影/六月

孔廟祭祀儀式 攝影/北寒

孔林雪景詩意多 攝影/李超

采風團在孔林“萬古長青”坊前合影 攝影/北寒
雪后的“天下第一家”
孔林又稱“至圣林”在曲阜城北1公里,占地3000余畝,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已有2500多年歷史,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松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虬枝,多為宋、元時期所植。在神道始端是“萬古長春”坊。石坊為明萬歷22年初建時所刻,清雍正年間重修加固。石坊上雕有盤龍、舞鳳、麒麟、駿馬、斑鹿、團花、祥云等精美圖案,氣勢宏偉,造型優美。林道的盡頭為木構牌坊的“至圣林”,這是孔林的大門。從這里進入就算是進入孔林了。而孔子墓則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書“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書“宣圣墓”三個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臺以及磚砌花欞圍墻等。墓前有二石碑,前為明代正統八年所立,黃養正書,后為元乃馬真后三年孔子五十一代孫衍圣公孔元措立。孔子墓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名為攜子抱孫。
雪后的孔林安靜寧謐,不由得讓人肅穆起來。在這里,偶爾會聽到三兩個行人在談論著孔子的生平以及文革期間對這里的破壞。在文革“批林批孔”的浩劫中,“三孔”面對這場災難首當其沖,如今,世人無論在孔廟、孔林,或是孔府里都能看到殘碑的復原品。歷史已經遠去,浩劫的是非也有定論,在行游中這些殘留成為了對歷史記載的最好明證。然而,還讓人覺得可惜的是,暴雪突襲,無論是“三孔”景區,還是少昊陵、或者顏廟里,很多千年古樹,因難以承載大雪壓頂之重,慘遭斷枝、折斷的境況,讓人看來不免心生憐惜。
在這次曲阜的采風中,孔府被安排在了最后一站。孔府,為“三孔”景區中重要的一站,也是任何一位來曲阜旅游的人必到的目的地之一。孔府位于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即衍圣公府。1377年始建,1503年重修拓廣,1838年擴修。1885年重建了遭火焚的內宅七座樓房。建國后,政府多次撥款重修。孔府的龐大規模是短時間旅行者最大的遺憾,這占地7.5萬平方米,九進院落,樓房廳堂463間的布局,是讓人很難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參觀完畢的,更不用說去聆聽它每一間房屋的故事了。旅行就是這樣,所以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人,用相機或者手機拍攝一番,之后是匆匆的趕路,唯有留下照片日后慢慢地欣賞了。

盧捷維
中國當代著名攝影藝術家,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士,50年代生于上海。擅長拍靜物,開創“散點透視,焦點寫實”的攝影技法,歷經半個世紀潛心鉆研膠片攝影和暗房技術,精通黑白攝影和傳統銀鹽工藝,擁有國內一流的專業級黑白暗房。
1994年,加入英國皇家攝影學會(世界上最早的攝影組織),榮獲會士稱號;
1995年,受聘于柯達黑白攝影實驗室,特邀講授攝影巡回講座;
1998年,成立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和專業暗房潛心鉆研攝影技法;
2011年受邀成為上海復旦大學視覺藝術系特聘專家講師;
開創“散點透視,焦點寫實”的攝影技法,代表作《蝦》系列引起業內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