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洋虹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132011)
?
硝酸甘油持續靜脈注射常見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
紀洋虹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132011)
硝酸甘油注射液臨床適用于治療和預防冠心病、心絞痛,也可降低血壓或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臟病等[1]。此藥對光敏感,溶液穩定性差,滴注溶液應新鮮配制并注意靜脈注射時給予避光措施。2012年起我們對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的患者采取主動護理干預措施后,患者不適感減少,大部分患者能有效配合治療,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的152例患者,男98例,女54例;年齡25~80歲,藥物使用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50例,其中頭痛26例,低血壓18例,過敏反應1例,眩暈5例。
結果
在50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中6例患者因疾病原因死亡,9例因發生了嚴重的硝酸甘油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其中35例患者由于護理措施及時,宣教到位,患者能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均順利完成48~72 h的治療。通過上述各項護理措施確保了用藥安全。
護理
1.生命體征監測:硝酸甘油對動脈和靜脈平滑肌均有直接擴張作用,以擴張靜脈為主[2]。因此,血壓監測能及時觀察患者的血壓波動,防止因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而引起患者的不適感,用藥前測量并記錄患者的血壓值,開始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后半小時測量血壓一次并記錄,根據血壓及患者主訴調節硝酸甘油注射液的速度,4 h后血壓平穩者,血壓監測改為1 h一次,直至停止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方可停止監護。
2.心理護理:靜脈輸入硝酸甘油注射液至少需要48~72 h的時間,對于平常身體良好的患者來說確實不需要臥床這么長時間。再加上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周圍病友的陌生,患者易產生急躁悲傷情緒。患者對此藥的個體差異很大,靜脈注射無固定適合劑量,因此最好用注射泵或輸液泵恒速輸入。注射泵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患者可能缺乏對其了解而產生緊張心理。因此,泵入前的宣教尤為重要,治療前護理人員需耐心向患者介紹注射泵的基本操作過程,注意事項,治療目的、意義、安全性,幫助患者建立有效的知識體系,告知患者及家屬藥液黏度、體位、部位對輸液速度的影響,以沉著從容的態度和熟練的操作技術使整個醫療環境充滿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有的患者出現了藥物不良反應,應及時與醫生聯系,采取相應措施。
3.輸液護理:硝酸甘油注射液為一種速效和短時間作用的血管擴張藥,在泵入時患者反映頭部疼痛,患者用藥后可立即發生,應及時告知醫生,遵醫囑減少入量或減少劑量。注射硝酸甘油時謹防藥液外滲。我科對所有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的患者采用留置針輸液法,選擇粗直的血管進行靜脈注射,粗直血管管腔大,血流豐富,可迅速稀釋藥液,減少藥液對血管壁的刺激,靜脈留置針可選擇小型號,減少血管刺激。對于一些痛覺敏感的患者可同用一靜脈通道,同時緩慢滴注葡萄糖液或0.9%的生理鹽水以稀釋藥液,緩解疼痛效果更好,同時也可防止注射泵泵入的液體少而堵管。護理人員經常巡視輸液患者。硝酸甘油溶液內不宜加入其他藥品。硝酸甘油水溶液放置室溫下不穩定,光照射下加速分解,我科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是每4 h更換一次藥液,輸液器、注射器和壓力延長管均要求避光。靜脈注射硝酸甘油時許多塑料輸液器可吸附硝酸甘油,注射時可以選擇玻璃輸液瓶。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前應檢查泵的性能。藥液的配制遵守無菌原則,向泵內注射藥物時應準確、均勻注射,排盡泵入氣泡,排氣完畢后接三通管泵注。使用過程中應定時檢查藥物是否有滲漏或脫管。輸入參數應遵醫囑執行。輸注過程中觀察瓶內藥液量變化情況,保證藥液持續使用,此種給藥方法計量準確,用藥均勻,操作方便,減少不良反應。靜脈使用本品前,應該詳細詢問是否中度或大量飲酒,如果此時飲酒,使用硝酸甘油時可致低血壓。
4.勻速給藥:由于硝酸甘油注射液對靜脈擴張較強,少量藥液就可以引起患者生命體征的改變。因此在注射過程中遵醫囑準確抽取藥液,不可任意調節輸注量,藥液注射過程需要4~24 h,其間患者的體位、情緒、注射針頭的變化,使血管內藥液濃度不穩,使血壓忽高忽低,用避光注射器和避光輸液器持續泵入給藥基本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第一天患者從5 mg/h開始滴注,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且能耐受,可以逐漸增加滴速至10 mg/h,最大滴速可增加到20 mg/h,這種給藥方法劑量準確,藥量勻速,可減少不良反應,減少多次調解滴數的工作量,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觀察病情。但個別患者對這類藥物高度敏感,即使小劑量也可以引起劇烈的心、腦血管反應[3]。
5.飲食調整: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的患者每天需要臥床,活動量明顯減少,食欲降低,應給予清淡易消化、促進腸蠕動的食物,少吃易脹氣、便秘的食物。不要讓患者因為無食欲而空腹靜脈注射。
小結
硝酸甘油注射液是心血管內科常用藥物,以往因護理經驗不足加上護患溝通不夠,致使許多患者不能耐受該藥物輸注過程和時間,被迫中斷治療而換用其他藥物。在臨床應用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包括生命體征、皮膚、主訴等,嚴格執行巡視制度和床頭交接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干預,保證患者的安全和舒適,護理人員應充分和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隨著各項醫療新技術、新業務的廣泛開展,在臨床應用中護理人員應站在護理發展的前沿不斷提高專業知識與業務技能,提高對病患的觀察和分析能力,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楊寶峰.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40.
[2] 黃宛,李小鷹,葉平,等.最新心血管病用藥[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9.
[3]方克美,楊大明,常俊.常用急性中毒治療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