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反家庭暴力法》是維護和睦家庭之法
張蕾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組成一個國家的基石,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對促進國家發展和強大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為在全社會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維護弱勢家庭成員尤其是婦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據,是我國首部通過運用國家公權力的管理和處置職能干預公民私人家庭生活中發生暴力行為的法律。
“家庭暴力”一詞在我國成文法律中的首次出現,是2001年4月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婚姻法》第三條第2款中明確規定了“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蓖瑫r,該法第四十三條和第四十五條規定了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有權向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公安機關等提出請求;實施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五條相關規定并未提及“家庭暴力”一詞,僅對“虐待家庭成員,被虐待人要求處理的”可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但無論是《婚姻法》還是《治安管理處罰法》,其規定能夠提供幫助的受請求單位或是公安機關的處罰均是建立在受害者主動要求處理的前提下;而由于受到傳統家庭觀念和倫理的影響,“家丑不可外揚”讓許多家暴受害者選擇沉默和忍耐,因此也使該兩部法律對制止家庭暴力的規定多流于形式。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7億中國家庭中,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每年有10萬個家庭因暴力而解體。
為此,針對禁止家庭暴力制定的首部專門性法律——《反家庭暴力法》,通過明確界定家庭暴力的范圍,賦予發現和干預家庭暴力行為的組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及時勸阻、及時報案的法定義務,形成對受害人幫助和庇護、對加害人告誡并建立受害人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給“家事”立“國法”,從而用堅固的法網為守護家園筑起“安全島”。
《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了“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币虼耍瑢κ┬泻统惺芗彝ケ┝Φ碾p方當事人而言,是存在于家庭成員之間,即暴力行為發生在夫妻、父母與未成年子女或成年子女與年邁父母之間,另有家庭成員以外雖無法律上的親緣關系卻似同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也參照適用該法規定;家庭暴力行為的表現形式則為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造成的后果是侵害了受害人的身體、精神健康。
反家庭暴力經由國家立法形成為“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機構負有組織、協調、指導、督促職能,而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都應依法參與、共同做好反家庭暴力的工作;對家庭暴力行為的發現和干預,反家暴法還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等對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及限制行為能力的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負有向公安機關報案的法定義務。
《反家庭暴力法》首次明確并建立起為防止家暴行為的公安機關“告誡制度”和人民法院“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即由公安機關對實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予以警示,而由人民法院對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受害人制作出具人身安全保護令。同時,《反家庭暴力法》還從生活上、從法律維權方面給予受害人幫助,包括政府“可以單獨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機構設立臨時庇護場所,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臨時生活幫助”;“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緩收、減收或者免收訴訟費用”等。
“告誡制度”是由公安機關針對家庭暴力加害人出具告誡書,同時送交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則是人民法院依據家庭暴力受害人或其代理人申請作出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其保護措施內容可包括“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等,送達對象為申請人(家庭暴力受害人或代為申請的受害人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被申請人(家庭暴力加害人)、公安機關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組織。告誡書和人身安全保護令通過聯合家庭、社會、政府部門和國家機關等形成的合力,達到共同監督加害人、保護受害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福建凱峰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