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會
法制是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治本之道
盛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月15日曝光10起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例,再次強調各地要重拳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在春節前力保農民工足額領到工資。
每到年關,都是出門在外辛苦一年的農民工,收拾行囊,踏上回家路程之時,在這個時候,廣大農民工沒有更多的奢望,只是希望能如數拿到自己應得的那份工資,去跟常年分別的家人團圓。然而每年年終,農民工工資拖欠現象都會進入多發期,一些農民工因工資拖欠而不能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令人心酸,令人唏噓,亦令人悲痛。雖然不少地方年年都要開展專項行動,幫助農民工維權討薪,但企業還舊賬欠新賬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治,“邊清邊欠”的問題依然存在。
當此之時,人社部曝光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典型案例,可謂非常及時,抓住了要害。既震懾了無良企業,又真正踐行了政府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不僅保障了農民工權益,更溫暖了他們的回家之路。因為“清欠”工作轟轟烈烈,欠薪頑疾依然難除,癥結就在于一些地方的“清欠”多是行政推動,沒有走上法制的軌道。一些部門執法不嚴、有法不依,使相關法律規定往往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欠薪者也多半沒有被追究法律責任,這才是導致欠薪事件層出不窮的根源。所以,只有將相關法律法規落到實處,讓欠薪者付出代價,欠薪事件才會減少。
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力保農民工工資不被拖欠,關乎社會公平正義,關系社會和諧穩定。要徹底解決欠薪問題,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法制才是治本之道。當前,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遵守法律規定和契約精神,按時足額支付工資,做誠信企業,是對企業法人代表、經營者的基本要求。而無視農民工基本權益、蔑視法律威嚴,就得付出沉重代價。各級政府,特別是涉及當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比較突出的勞動、建設、交通等部門,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證法律制度落到實處。
希望各級各地能進一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切實依法加強對使用農民工單位的用工監督,盡快從清理舊欠轉向預防新欠,從集中清理轉向日常監管,從行政推動轉向依靠法制維護農民工權益,嚴肅查處欠薪行為,這不僅是當務之急、形勢所迫,更是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唯有嚴格執法,切實把農民工的事情放在心上,加大打擊惡意拖欠勞動報酬犯罪的力度,才能解決農民工最直接、最現實、最根本的遭遇欠薪問題,才能讓年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怪圈不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