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老區建設促進會
捐資助學培養人才
福州市老區建設促進會
商界楷模,慈善豐碑——這是對福建黃仲咸教育基金會創會理事長、福建榮譽公民黃仲咸先生一生的概括性評價。他為報效祖國罄盡家產,為辦好公益事業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家資億萬卻自奉簡樸。他說,國家要強大,必須發展經濟,必須培養人才,必須抓教育事業。黃老先生的這種精神,激勵著社會各界和有識之士紛紛捐資助學而形成風尚,從而激發老區學子的感恩之心,并立志成才。
自2003年開始,至今已有13個年頭,福州市先后有5980人次的老區山區貧困學生享受黃仲咸教育基金會的助學金(2012年改稱獎學金),累計金額達369萬元。助(獎)學金的發放,解決了貧困生部分生活困難。他(她)們都存有感恩之心,及時向黃仲咸教育基金會寄去感謝信,表示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也鼓舞著貧困學子的學習熱情,2007年至2012年,考上大學(含大專)的受助生逐年上升,分別為91名、111名、137名、152名、162名和202名。
黃老是世人的榜樣。福州市和縣(市)老促會與當地慈善總會聯合,通過宣傳黃仲咸先生以實際行動關心教育事業,關心培養人才,發動社會各界和有識之士為老區貧困生捐資助學。福清市企業家福耀玻璃廠曹德旺,于今年捐資9.4萬元,資助12名考上大學的老區貧困生每人2000元和70名念高中的寒門學子每人1000元。長樂市設立的老促會愛心助學工程,2012至2015年間,先后有195人次的老區學子得到資助,其中有大學生15名、高中生180名,資助金額29.1萬元。長樂市檢察院、慈善總會、計生協會、古槐派出所、茂源針織公司、陳氏宗祠慈善分會、古槐鎮中街敬老院、西班牙華橋黃建芳等10家單位和個人共捐資17.3萬元,資助22名老區貧困生上大學;還有香港企業家施克灼先生捐資助學5萬元。羅源縣于2011年至2015年間,先后由單位和企業家資助在讀的老區特困生817人次、金額達232.2萬元;又資助高中、初中、小學的特困生352人次、金額為50.3萬元。連江縣通過宣傳、發動、開展幫困助學、獎教獎學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從2011至2015年間,有5個社團組織、4個企事業單位、13個姓氏祠堂和5個鄉鎮先后捐資幫困助學、獎勵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共計3434人次,金額達1235萬元。有的單位還建立了基金會,連年開展活動,已形成常態;尤其是姓氏祠堂把獎教獎學、幫困助學作為祠堂文化建設內容,建立規章制度,制訂長效機制,做到長久堅持。
培養老區高素質人才,是發展老區經濟的一項戰略性措施。2012年,福州老區學子報考大學錄取生202名中有20位曾享有黃仲咸教育基金會的貧困生,其學習成績優異,以高分考入全國大學名校,包括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等。這批尖子生家境貧寒,父母務農或務工,有的長期有病,造成入學、就學其經濟有很大困難。針對這一情況,市老促會與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聯系,在院董事長吳欽明先生的支持下,對這20名最困難的優秀生,從2012年入學前開始,每年每人給予3000元的現金資助,連續四年共1.2萬元。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的經濟困難,讓其能夠堅持就學,直到畢業。
這批貧困生在校勤奮學習,表現十分突出。如來自長樂一中就讀四川大學的石榮同學,入學后以優異的學業成績參與各類科技競賽,獲得四川大學“挑戰杯”物理學術競賽一等獎、結構設計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一項國家發明創造專利,被評為學校優秀生。來自福清一中就讀福州大學的黃增南同學,入學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學期都能獲得學校綜合獎,被評為學校“三好生”。來自長樂僑中就讀江西師范大學的石夢超同學,原是被遺棄的孤兒,為貧苦人家收養,入大學后學習成績優異,在校入了黨,成為班級和校學生會的工作骨干。4年間,這20名尖子生每年都由福州市老促會和福州外貿學院召集在福州或長樂召開座談會,交流他們在校學習情況。每位同學都表示畢業后,要懷有遠大的奮斗目標,為國家建設奮力拼搏,報效祖國。石榮同學表示畢業后要繼續讀研深造,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戰線為國家多做貢獻。來自羅源一中就讀福建農林大學的黃敏同學表示畢業后,將運用大學所學的技術和知識返鄉創業,計劃在家鄉建立一個以靈芝為主,集養生、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生態農場,建立一個真正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