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陽區委建陽區人民政府
深化精準扶貧推動老區發展
中共建陽區委建陽區人民政府
建陽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福建省重點革命老區縣(市)。早在1928年,建陽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1929年黨領導建陽人民參加了崇安上梅第二次武裝暴動,1930年10月建立了縣級蘇維埃政權,建陽蘇區與崇安蘇區連成一片,成為閩北蘇區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2009年5月4日,建陽被中央黨史辦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享受中央蘇區政策。全區有書坊、麻沙、黃坑、將口、漳墩5個老區鄉鎮,66個老區村,57個老區基點村,革命“五老”365人,現健在的有66人。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老區建設各項工作,研究制定并下發了《關于支持和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促進老區發展的工作意見,要求全區各級各部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努力提升建陽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組織保障
區委、區政府建立健全了老區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老區工作匯報,及時解決老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對老區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交區政府常務會議、黨政班子會議進行研究。2012年起,在村級換屆選舉時,注重老區村的支部建設,對一些薄弱村進行下派支部書記或選聘優秀大學生到村任職,此項工作在帶動村民增收、化解村內矛盾、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做好老區規劃,統籌老區資源
在《實施意見》中,要求各相關單位要積極爭取省財政支援不發達地區專項資金、“一事一議”財政資金、以工代賑資金、老區扶持建設資金等,在老區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老區社會事業投入等方面給予傾斜;同時,在農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等政策上支持老區村的發展,探索“家庭農場”信貸模式,開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推行“林權抵押”貸款等,盡可能地幫助老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三)加快老區建設,促進老區發展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老區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完善農村公路路網改造,實現水泥路村村通。重點支持老區“煙基建設”、“中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節水改造”等農田水利項目。
二是教育衛生不斷改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相關政策,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在教育資金投入上,教育投入在財政中的占比逐年增加,老區城鄉義務教育實現均衡發展。保障老區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各項改造資金均保障到位。
三是加強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老區創業工作指導,充分運用好鼓勵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扶持有愿望回農村自主創業的年輕人、農民工,在稅收、小額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把農村困難家庭,尤其是老區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養老和醫療保障,實現了老區村低保、新農合和新農保制度的全覆蓋。落實“五老”優撫工作,不斷提高“五老”人員生活定補標準,建立革命“五老”人員的醫療補助制度,革命“五老”人員每年醫療補助600元,對“五老”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給予特殊補助。
四是積極轉型升級,突出紅色旅游。積極組織引導老區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對老區企業技改、產品研發、專利申請等發展項目給予優先支持。積極支持和服務紅色旅游資源項目開發建設工作,在完成紅色旅游規劃的基礎上,投入500多萬元,重修了革命歷史紀念園;做好解放軍入閩第一戰紀念園建設、徐市上饒集中營南遷徐市舊址修復;借助電視連續劇《烈日灼人》、《斷腸草》,收集整理革命斗爭史和紅色歷史故事,介紹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掀起開發紅色旅游的高潮。
五是推進老區村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對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老區基點村,尤其是有地質災害危險的村,實施整體搬遷,并按相關政策給予落實。建成將口回潭、松柏新村、麻沙長坪新村、黃坑九峰新村等老區造福工程新村。
(一)抓政策引導,改善貧困面貌。結合中央、省里支持蘇區老區加快發展的政策,累計爭取了近200個蘇區項目,通過這些項目落地,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村原本貧窮落后的面貌。截至目前,已幫助868戶3021人實現脫貧。2011年以來,共實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1813戶、惠及群眾6567人。
(二)抓結對幫扶,幫助困難群眾辦實事。
一方面實行區直機關“百個支部聯百村”活動,與貧困村結對幫扶,今年以來,結對幫扶單位已累計向掛點貧困村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另一方面實行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2014年,各級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困難戶1071戶,幫助困難群眾辦實事403件,爭取幫扶資金2334萬元。
(三)抓機制保障,融合多方力量。創新合作社帶動機制,全區現有32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600多戶困難戶抱團致富。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引導廣大社會力量助貧助困,4年來累計有230位愛心人士(單位)捐助328名家庭貧困大學生,累計助學450余萬元。健全干部支持機制,今年以來,共招募大學生村官或從事“三支一扶”工作者16名;選派19名機關干部下派到農村基層黨組織擔任村支書,其中,下派到貧困村的有6人。
雖然建陽老區發展和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與實現老區蘇區全面建成小康的總體目標相比,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偏遠地區發展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二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老年人以及婦女兒童留守多,一些現代化設備和技術推廣難度大,生產力落后的局面難以改善。三是因資金和項目問題,推動老區村可持續發展上缺乏動力,缺少資金項目和技術人才等方面支持。四是因災因病返貧率高,鞏固扶貧成果任務艱巨。老區貧困村的基礎條件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小災小返貧,大災大返貧的現象依然突出。同時農村群眾因病或透支高額教育費用,造成脫貧人口返貧率居高不下也是一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