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老年人謹防癡呆癥的發生
高峰
老癡(老年癡呆癥)是一種老年期常見的綜合征,是由腦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認知功能缺陷或衰退,可伴隨精神和運動功能癥狀,損害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老癡的病因高達上百種,其中神經變性性疾病,占所有老癡的50%以上,阿爾茨海默病性老癡是最常見的類型;血管疾病如腦血栓和腦出血也容易導致癡呆。
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炎癥和感染也是癡呆的風險因素;一些系統疾病,如肝腎功能衰竭、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代謝性疾病和維生素缺乏等也會造成癡呆。
在整個患病過程中,老癡患者除了不能自理,還有可能出現精神行為異常,以及各種意外的危險。晚期常常患上各種并發癥,比如肺炎、營養不良、泌尿系感染和褥瘡等。這些都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精神負擔。
目前老癡的病因還不太清楚,但是與老癡發病相關的一些危險因素已經確認,比如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經濟情況)、血管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衰和貧血)、合并疾病(抑郁、腦外傷)、職業因素、生活習慣(吸煙、飲酒)和體育鍛煉等。
總之,年齡越大,老癡的發病率越高,老年女性比男性老癡比例更高。有老癡家族史的人,得老癡的風險是其他人的3倍,有血管性危險因素發生老癡的可能性加大。
另外,有抑郁病史、興趣狹窄、精神創傷、喪偶、受教育程度低、家境貧困、吸煙和酗酒的人更容易患老年老癡。有顱腦外傷史者,老癡的患病率較高。
轉瞬即忘。人人都會忘事,但正常人事后能夠回想起來,老癡患者常常忘事,事后再也想不起來,而且可能反復問同一問題。
隨手亂放物品。患者常會將物品放在不恰當的位置,比如把電熨斗放在冰箱里,把手表放在餅干盒里,或將很多廢品當作寶貝珍藏。
思維能力喪失。患者可能連一些簡單的字詞也會忘記,用語言表達明顯不如從前;常常忘掉自己設置的存折密碼,自己的存款數額也忘得一干二凈,或者在自己家的周圍迷路。
脾氣、行為變化無常。患者的行為、情緒會發生急劇變化,在短短幾分鐘內會從平靜狀態變為淚流滿面,情不自禁,或拍案而起,怒發沖冠。
性格變化。患者性格可能會發生不合情理的變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等,與原來性格大不一樣;常會變得比原來懶惰,對人也不熱情。
總之,老人出現了上述表現,就要警惕老癡了。與老癡表現相似的疾病有很多,而且導致老癡的原因也很多,如果懷疑老人得了老癡,接受神經、精神科檢查是必要的。
老癡最常見的原因是腦部進行性退變,比如阿爾茨海默病,針對這類目前醫學界還沒有找到有效治愈的辦法。
但有一些原因引起的老癡是屬于可治的,比如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腦積水等所致老癡,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可以得到明顯好轉,甚至治愈。總之,老癡的治療效果因病因而異,大多數不能被完全治愈。
患了老癡能活多久呢?一般來說,老癡本身對人體的重要臟器,心、肝、脾、肺、腎均無直接影響,一般患者在確診后仍能存活5~10年。
隨著人們對老癡早期識別能力的提高,更多的老癡患者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晚期的并發癥能夠得到及時防治,加上科學的護理,不少老癡老人可以繼續生活10年以上。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老癡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合理膳食能夠預防老癡的發生。專家們總結了一些飲食方針和原則有助于預防老癡。
多吃果蔬,清除自由基。自由基的產生與老癡有關,尤其是維生素E、維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的作用,多攝入蔬菜、水果及食用植物油等對預防老癡有一定作用。
多吃富含膽堿的食物。研究發現老癡患者的大腦缺乏乙酰膽堿,因此應多攝取含膽堿和卵磷脂豐富的食物,如蛋黃、麥胚、豆類、花生、動物的肝和神經組織等。
攝入足量的B族維生素。很多老癡與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缺乏有關。
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吃魚可以預防老癡。
常食大豆制品。大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質,具有預防老癡的功效。
食不過量。飲食過飽可能也是誘發老癡的危險因素之一。
常用的治療老癡的藥物可能有效,但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藥物的不良反應,加之最多見的阿爾茨海默病性老癡的發生原因和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因此單純的藥物治療不能囊括治療的全部,非藥物治療顯示出重要的意義。
起居飲食。起居飲食要有規律,一般應早睡早起,定時進食,定時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飲食要做到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和低鹽飲食。
智力訓練。勤于動腦,可活躍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和朋友談天、打麻將、下棋等,都可激發腦力,刺激神經細胞活力。
精神調養。注意保持樂觀情緒,應節思慮、去憂愁、防驚恐,要寧靜無懼,與世不爭,知足常樂,清心寡欲。
體育鍛煉。運動可促進神經生長素的產生,預防大腦退化。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堅持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或練氣功等,有利于大腦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水平。
(作者:中國科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