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華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山東 煙臺 264100)
?
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和PTEN蛋白的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參數的關系
陳政華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山東煙臺264100)
〔摘要〕目的探討淋巴管生成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和PTEN蛋白在甲狀腺乳頭狀癌(PTC)的表達及其與患者病理參數之間的相關性。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VEGF-C與PTEN蛋白在PTC組織75例及75例甲狀腺瘤患者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分析VEGF-C和PTEN蛋白之間的相關性及其與患者病理參數之間的關系。結果實驗組VEGF-C蛋白陽性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TEN蛋白陽性表達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PTC中VEGF-C、PTEN蛋白表達在TNM分期、淋巴結轉移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VEGF-C、PTEN蛋白兩者在PTC中的表達呈負相關(r=-0.260,P<0.05)。結論PTC患者VEGF-C及PTEN蛋白的表達與淋巴轉移存在密切相關,檢測PTC患者VEGF-C及PTEN蛋白的表達可作為判斷PTC轉移和預后的參考指標。
〔關鍵詞〕甲狀腺乳頭狀癌;血管內皮因子-C;PTEN蛋白
甲狀腺癌(TC)為機體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1〕,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PTC)在TC中所占比例高達80%〔2〕。研究報道〔2〕,PCT中有30%~80%患者可發生淋巴轉移,預后效果一般較差。對PTC患者發生淋巴轉移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缺乏評價PTC患者發生淋巴轉移、復發及其預后的特異性指標。研究顯示〔3〕,作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家族最新發現的成員,VEGF-C可特異性作用于機體淋巴管內皮細胞,不僅能夠誘導腫瘤周邊組織發生淋巴管增生,且在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PTEN是一種與腫瘤發生、發展存在密切關系的抑癌基因,研究發現〔5〕,PTEN參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及轉移浸潤。本研究旨在探討VEGF-C和PTEN的表達情況與PTC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行手術治療確診為原發腫瘤的150例患者,所有切除標本術后均經病理確診,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均未合并甲狀腺其他疾病,均為初次手術且未經過任何治療,排除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及其他惡性腫瘤患者。PTC患者切除標本75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5例,女50例;年齡28~74〔平均(42.83±7.38)〕歲,淋巴轉移患者42例,未發生轉移患者33例,TNM分期:T1/T2 期患者38例,T3 /T4期37例。選取甲狀腺瘤患者切除標本75例作為對照組,男28例,女47例;年齡26~71〔平均(43.23±8.3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患者癌旁組織與PTC組織中VEGF-C和PTEN表達情況,DAB顯色試劑盒和SP法試劑盒購于北京國貿生物技術公司,兔抗人VEGF-C多克隆抗體購于北京栗康生物公司,濃縮型兔抗人PTEN蛋白多克隆抗體(1∶800)購自北京科達生物技術公司。使用中性10%甲醛對150例標本進行固定,石蠟包埋,制取4 μm厚度標準切片后,采用免疫組化法進行染色。用陽性乳腺癌切片為陽性對照,用磷酸鹽緩沖液(PBS)取代一抗為陰性對照,所有實驗操作均嚴格按照實驗說明書進行。
1.3結果判定標準染色組織細胞出現棕色顆粒表示陽性表達。VEGF-C蛋白陽性表達主要于細胞胞質。由3名病理醫師采用雙盲方法對150例例切片進行閱片。每張切片至少選取10個不同視野于高倍鏡下(×400)觀察,以此來判斷組織細胞著色率與染色強度〔6〕。采用半定量十三點評分法對結果進行判定;陽性細胞百分比0分為無陽性細胞;陽性細胞百分比≤10%計為1分;10%<陽性細胞百分比≤50%計為2分;50%<陽性細胞百分比≤80%計為3分;染色強度按陰性、弱、中等、強染色分別計為0~3分。著色強度:未著色計為0分,淺棕色計為1分,棕色計為2分,深棕色計為3分。兩個指標乘積為最終評價結果:0~1分為陰性表達,2~3分為陽性表達。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Spearman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VEGF-C與PTEN蛋白的表達情況實驗組VEGF-C及PTE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58.14%(43/75)和33.33%(25/75),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PTC臨床病理特征與VEGF-C和PTEN蛋白表達水平之間的關系不同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患者間VEGF-C、PTEN蛋白表達水平比較差異顯著(P<0.05),不同年齡、性別間的EGF-C、PTEN蛋白表達水平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顯示PTC患者中VEGF-C與PTEN蛋白的表達水平呈負相關(r=-0.301,P<0.05)。
3討論
PTC是臨床上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好發于年輕女性,且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淋巴道是PTC轉移的主要方式,臨床上常常有以頸部淋巴結轉移灶為首發癥狀的PTC患者,且淋巴道轉移是導致術后復發的主要原因。VEGF-C在腫瘤組織中表達水平較高,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及淋巴道轉移均存在密切關系。研究報道,VEGF-C可激活淋巴內皮細胞上的VEGFR-3并與之結合,引起局部病灶組織淋巴管生成與增生,腫瘤細胞可通過基底膜不完整的新生淋巴管進入淋巴系統,發生淋巴轉移;同時,VEGF-C能夠促進腫瘤細胞分泌相應的細胞因子,改變局部組織微環境,使腫瘤細胞在淋巴系統中更易生存,促進腫瘤細胞經淋巴道轉移〔7〕。此外,VEGF-C 也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的VEGF受體-2(VEGFR-2)并與其結合,促使血管新生TC組織中VEGF-C的表達,且在淋巴結轉移腫瘤組織中VEGF-C表達水平更高〔8〕。本研究說明VEGF-C在CT的轉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8〕。
PTEN是繼P53后人類腫瘤中突變與缺失率最高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9〕,PTEN突變和缺失源存在于大多數腫瘤中,其主要通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號通路發揮作用。PI3K/AKT信號通路能夠參與調節機體細胞增殖、分化與凋亡等過程,其可被非受體酪氨酸激酶或受體酪氨酸激酶活化,活化AKT進一步激活下游因子,發揮調節血管生成、細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PTEN可拮抗PI3K/AKT通路,可以調控細胞周期、滅活多種凋亡效應分子、促進血管生成、遷移相關程序、激活端粒酶活性等途徑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侵襲〔9〕。此外,PTEN具有下調VEGF表達抑制血管生長的作用。當PTEN蛋白表達缺失或降低時會失去對PI3K/AKT的下調作用,促進VEGF-C合成,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腫瘤微淋巴管及血管形成,引起腫瘤細胞的侵襲與轉移〔10〕。本研究提示PTEN低表達與CT的發生發展具有良好的相關性,PTEN有可能成為甲狀腺癌惡性程度的潛在標志物,可作為臨床觀察 PTC發展的重要檢測指標。
4參考文獻
1李傳樂,張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在侵襲性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國際免疫學雜志,2012;35(2):157-9.
2易文君,鐘德玝,鄒瓊燕,等.BRAF及其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信號通路蛋白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9):889-94.
3Feng W,Jia S.Rapamycin inhibits the invasive ability of thyroid cancer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VEGF-C in vitro〔J〕.Cell Biochem Funct,2012;30(6):487-91.
4趙亞萍,王鑫.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超聲圖像特征與病理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2):274-5.
5杜培準,李宇,周巖冰,等.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與癌旁組織中長鏈非編碼RNA表達譜分析〔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11):2548-50.
6甘世新,任晉軍,米玉錄,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和PTEN在口腔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與頸淋巴結轉移的關系〔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2;41(14):679-80.
7于波洋,馬步云,周潔宏,等.甲狀腺乳頭狀癌合并橋本氏甲狀腺炎的BRAF基因表達及侵襲性〔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5):2833-5,2828.
8劉柳,沈美萍,馬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 在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表達及意義〔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5):686.
9Padma S,Sundaram PS,Arun BR.Unusual presentation of Warthin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ith lymph nodal metastases in a patient of Graves′ disease〔J〕.J Cancer Res Ther,2015;11(3):652.
10Liu B,Wu X,Liu B,etal.MiR-26a enhances metastasis potential of lung cancer cells via AKT pathway by targeting PTEN〔J〕.Biochim Biophys Acta,2012;1822(11):1692-704.
〔2015-10-19修回〕
(編輯袁左鳴)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12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47
第一作者:陳政華(1975-),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甲狀腺乳腺疾病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