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冬梅 張成普 高 興 郭啟勇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4)
?
養老機構現狀及縱向醫療合作模式
裴冬梅張成普高興郭啟勇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沈陽110004)
〔摘要〕目的了解沈陽市養老中心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醫療服務需求。方法研究沈陽市養老中心360位在住老人,采用調查問卷方式對養老中心老年人的基本情況、身體健康情況、就診及體檢情況和疾病特點進行調查,采用率或構成比等指標進行統計描述。結果該中心入住女性老人185人(51.4%),男性老人175人(48.6%)。23.6%的老人健康自評很好,該中心老人以患慢性病為主,其中患心腦血管病的人最多。結論通過構建新的服務模式,整合并延伸優質醫療資源為養老機構提供醫療保障,既滿足了老人的醫療需求,也為建立分級診療模式提供了幫助。
〔關鍵詞〕縱向醫療;健康管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正面臨著急劇老齡化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家庭為4-2-1結構,即4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家庭模式,帶病老人、高齡老人依靠家庭養老較為困難〔1〕,因此,社會對機構養老的需求急劇上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傾向于機構養老并尋求健康照護〔2〕。本文擬了解沈陽市養老中心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醫療服務需求,探索公立大型醫院縱向醫療延伸合作模式,為今后的老年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議。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于2015年3~6月對沈陽市養老中心36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均為60周歲以上,在養老機構居住達6個月或以上并準備長期居住,與人交流溝通無障礙且同意接受調查,對于視力不好或者不方便做問卷的老年人,采取問答形式代替,保證問題答案的可靠性。
1.2調查方法按照問卷要求,對中心入住老人采取問卷調查與訪談的方式獲取有關情況,了解其日常管理、經費、生活等情況和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1.3統計分析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采用描述性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養老中心老年人的基本情況該中心入住女性老人185人(51.4%),男性老人175人(48.6%),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齡上,以70~79歲140人(38.9%)和80~89歲150人(41.7%)居多,其次是70歲以下56人(15.5%)和90歲以上老人14人(3.9%)。
2.2養老中心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養老中心老年人健康自評方面,23.6%(85人)的老人認為很好,15.8%(57人)的老人認為較好,28.1%(101人)的老人認為一般,較差和很差的占21.1%(76人)和11.4%(41人)。一年內沒去看過醫生的89人(24.7%),5次以下的139人(38.6%),5~10次78人(21.7%),10次以上54人(15%);同時,近五年沒去體檢的64人(17.8%),偶爾檢一次的123人(34.1%),僅有不到二分之一(48.1%)的老人能夠做到每年體檢一次。該中心入住老人以患慢性病為主,患心腦血管病190人(52.8%)最多,其次是患高血壓175人(48.6%),患糖尿病79人(21.9%);骨質疏松37人(10.3%)、視力聽力障礙45人(12.5%)、肢體殘疾9人(2.5%)、便秘52人(14.4%)、消化不良34人(9.4%)、心臟手術17人(4.7%)、白內障眼睛手術68人(18.9%)、失眠59人(16.4%)、神經衰弱30人(8.3%)、均無18人(5%)。另外有236位(65.6%)老年人有行走不便的困難,不能洗澡59人(16.4%)、吃飯穿衣困難26人(7.2%)、如廁困難39人(10.8%)。有哪些迫切需要:看病能拿藥、刷卡325人(90.3%),日常保健指導40人(11.1%)。半自理老人86人(23.9%),不能自理老年人34人(9.5%),自理134人(37.2%),輕度半自理106人(29.4%)。
3討論
3.1養老中心入住老年人以慢性病為主,醫療需求量較大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我們發現,養老中心入住的老人大多數患有慢性疾病,對于慢性病老人應注意增加適當的調護措施。養老中心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應注意尊重老人,做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多接近、多鼓勵、多安慰、多開導老人,讓養老中心老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減輕對疾病的恐懼,振奮老人的精神,鼓勵老人頑強與疾病做斗爭。
同時,調查還發現養老中心入住老人的就醫需求比較大,但該中心地處沈陽市郊區,環境雖好但交通不便,周圍沒有任何醫療機構,距離最近的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有限,無法滿足中心老年人對于醫療的基本要求,而中心居住的特殊人群結構導致其對醫療具有特殊的需求,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該養老機構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3.2縱向醫療合作模式探索針對沈陽市養老中心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醫療服務需求,我們對縱向醫療合作模式進行了深入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2.1建立診所公立三甲醫院面向養老機構建立診所,派駐全科醫生、護士,按照需求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開展基本檢測項目,同時設立藥局,方便老人取藥。診所與醫院通過信息聯網,進行日常疾病的監測,診治,開藥,開展處置、就醫咨詢、遠程醫療協助等。
3.2.2開展健康教育對于慢性疾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健康教育。有資料報道,40%的老人死亡與其行為方式有關〔3〕,診所在滿足老年人生理醫療需求的基礎上同時開展了健康教育等服務項目。根據老年人以慢病為主的疾病特點,開展了一系列飲食、營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健康教育。自建立合作以來,陸續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7次,從不同角度與老年人進行交流,改變其不良習慣。
3.2.3舉行義診活動醫院定期派駐專家到診所進行義診,對老人開展現場指導與咨詢。
3.2.4建立健康檔案診所為入住老人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根據個人健康信息進行健康評估,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4〕。監測老人的健康狀況,記錄病情的進展,及時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變化,為醫療轉診提供參考數據。
3.2.5開展雙向轉診醫院與診所間建立雙向轉診機制,讓有問題的老人及時轉到醫院進行治療,將康復期的老人或診斷明確的老人轉回診所內接續治療。因診所內與醫院使用同一電子病歷系統,所以老人在診治過程中所有信息可保持連續、記錄完整。
綜上所述,機構養老是一種較為完善的養老方式,有利于解決家庭的負擔,可以對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照顧。養老機構與公立醫院合作,通過構建醫療服務新模式,整合社會優勢資源,為養老機構提供醫療保障,滿足老人的醫療需求,也為建立分級診療模式,有效利用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4參考文獻
1何麗,陳孝曙,楊正雄,等.北京市郊區兩所敬老院健康養老現狀與問題初探〔J〕.中國全科醫學,2002;5(7):705-7.
2鄭敏芳,王馨,韓林濤.社區老年人對居家醫療服務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3012-4.
3高圓圓,謝波,孫予林,等..醫院-社區-患者-志愿者一體化慢病管理新模式的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8):2624-6.
4景思霞,陳菲.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家庭醫生式養老服務模式介紹〔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3093-4.
〔2015-08-05修回〕
(編輯袁左鳴)
〔中圖分類號〕R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208-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84
通訊作者:郭啟勇(1958-),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醫院管理、醫院信息化、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遼寧省科技廳科學技術計劃項目(2013225049)
第一作者:裴冬梅(1976-),女,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醫院管理、全科醫學、健康管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