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成雁(中共云南省委黨校文化與科技教研部講師)
云南民族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助推跨越式發展
文/羅成雁(中共云南省委黨校文化與科技教研部講師)
對于云南來說,文化建設和發展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提高文化軟實力、競爭力的重中之重。
云南民族特色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早,是塑造云南形象的名牌,而且其對云南其他產業和領域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同時也建立了文化認同。因此,云南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在云南省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按照‘文化產業興則文化大省立’的思想,要求各地都要把文化產業培育成云南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致力于建設文化強省。
云南文化產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起步,在全球化的時代語境下,在全民創意的社會環境中,其發展空間仍然巨大;其在全省的綜合實力發展之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毋庸置疑,文化創意產業帶來的是巨大的文化經濟利益,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最具增長潛力的產業,是欠發達地區新興的支柱產業。而且因其投資回收快等特點,也是實現云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產業。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許多國家及全球各地,文化產業就已經逐漸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帶動了經濟的復蘇。其實,早在1996年,云南省就開始著力于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并較早地開始建設少數民族博物館、主題公園、自然景區等,發展新聞出版、影視、演藝、民族節慶會展等文化產業。在2012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635億元,占全省GDP的6.1%。
從全國來看,文化創意產業創造巨大經濟利益也比比皆是。先不說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比如山西這樣本來依靠資源、發展不平衡的省份,文化創意產業的建設也大大推動了部分貧困地區的發展。就連,2010年起,山西武鄉縣開始打造八路軍文化主題公園,打造《太行山上》歷史情景劇表演,開發“真人CS”的游擊戰體驗園。2012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接受參與互動體驗式革命傳統教育是游客選擇武鄉為目的地的主要原因。短短三天時間,該縣共接待游客6.2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24萬元,分別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2.7%和24.9%,創歷年之最。因此,加強對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大力發展云南特色文化創意產業,仍然是實現云南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文化創意刻寫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助推其他產業的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和產業鏈的延長。習近平同志在《在云南省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中指示,云南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的發展,首先要在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加快推動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培育新興產業”,“延加快傳統產業同信息產業融合的步伐,延長傳統產業價值鏈條,擴大傳統產業的增殖環節”,要大力發展“旅游業”。此外,在“積極發展多樣性農業”之中,針對云南第一產業不優、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品牌建設滯后、農業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深加工轉化率低等問題,“一定要在‘特’上做文章、下功夫”。
實際上,在獨特的七彩云南,工農業生產和產品本身就是特色文化的載體。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就能通過文化的刻寫,增加工業、農業等產品的附加值,通過文化消費,深度開發產品。其中,所謂“特”不但是要抓住云南地理環境、資源等方面的特色,因地制宜地發展工農業;更是要通過文化的建構和闡釋、包裝,賦予工農業生產和產品多樣的文化內涵,使文化變成可以購買消費的同時,也深入、多樣地開發了產品,轉化了粗放型的、初加工的產業模式,延長傳統產業產品生產的產業鏈。
比如,云南蔬菜、水果、鮮花不再僅僅是果腹的事物,更是健康、綠色、有機的現代生活的文化追求,其中現代體驗式農莊的建設,可以吸引都市喧囂中浮躁的心靈體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苦寒的高原牧場是體驗自由馳騁、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的圣地。各種有色金屬的開采不但生產礦產,更應該刻寫上神山赤子心的文化特色。甚至是簡單的石頭開采,亦可以賦予豐富的藝術文化內涵。
文化創意產業以場所文化“特色”的可讀性、目的地的塑造將落后地區納入現代化的進程。事實上,通過文化刻寫、文化闡釋等方式,賦予工農業生產和產品的獨特的文化內涵,這樣的策略同樣適用于旅游目的地的塑造。在當代全新的文化觀念下,文化不僅僅是文化藝術作品,也不僅僅是部分人所獨占的知識和資源。新時代語境下的文化所關注的是生活方式。這樣一來,文化創意產業之中,文化是生產可參觀性、可讀性的核心。文化創意可以將一文不名的地點呈現為可讀的、可觀看的場所,成為人們紛紛追尋的目的地,使之成為被觀賞的去處。而且,文化創意會賦予場所一種身份,使之被現代社會接納和認可。
比如,鄉村可以被文化創意塑造為純潔的大自然的象征,它是治療都市現代性困境的藥方。如此,對于云南落后貧困地區較多的省份來說,對于那些沒有自然資源,而各種基礎設施建設貧乏的地方來說,文化創意產業的建設,無疑是一個發展的突破口。通過文化創意的塑造和闡釋,來吸引政府、民間資本乃至國際資本的投資,拉動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而且,將落后地區的鄉村塑造為文化目的地,并通過獨特的文化身份,將這些不發達地區納入現代化的進程之中,加大文化的交流和多元化的建設,從文化信念上,改變當地落后的觀念,使發展獲得不竭的動力。這無疑是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并不會像資源型的工業或者粗放型農業那樣,屬于窮竭性地開發,現代工業往往會帶來環境的破壞。對于云南來說,這樣的發展是泯滅獨特生態優勢、不可持續地破壞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了云南省的生態環境保護,“一定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堅決保護好云南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而且其中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也不能忽視。因此,對于生態資源的文化創意開發,無疑是在保護之中利用云南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
而且,對于賦予生態資源文化價值來說,這些精心的闡釋和建構,往往還豐富了文化的多元性,豐富了民族的文化想象力和表達能力,也是建立和傳播核心價值的重要途徑。因此,這不僅是生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而且也是云南省文化的大開發。通過開放文化創意,真正在結合自身的本土資源上,實現生態文明大省跨越式發展。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從云南省情來看,如何將云南從一個文化大省轉變為一個文化強省,依然是困擾著云南發展的問題。云南發展的一個重要困境在于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偏低。在文化發展方面,雖然近年來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是狀況仍然不容樂觀。“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缺乏資金,文化藝術人才短缺,深受群眾喜歡,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優秀作品不多,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更不多。文化產業發展緩慢。多數地區文化產業總體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產業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有的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面臨嚴重挑戰。”
習近平同志也在“著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指出,“注重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生產和發展教育文化事業統一起來”,同時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開發仍然是重要問題。此外,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
可見,對于云南來說,文化建設仍然是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它關系到民族地區的團結問題、民生問題、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問題,文化建設和發展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提高文化軟實力、競爭力的重中之重。如此看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對文化的開掘、研究,多元文化的建設,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自信的建立等等,依然是實現云南文化強省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云南民族特色文化創意產業本身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利潤,而且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能通過文化創意的生產,助推一產、二產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的結構優化。通過文化創意可參觀性生產和目的的打造,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將欠發達地區納入現代化的進程,助推欠發達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不讓一個落后地區掉隊的訴求。同時,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是低耗能高產出環保朝陽產業,通過文化創意的闡釋技巧,能夠賦予生態景觀和物品以意義和可參觀性,并因此而獲得經濟收益,能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開發生態景觀,因而它能夠協調生態文明和跨越式發展的關系。最后,云南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能夠在其中提高云南各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因而為跨越式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如此,發展云南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將更好地助推云南經濟、社會和文化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