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啟莉
(716000 延安大學 陜西 延安)
網絡時代中國國家政治安全的沖突和平衡研究
袁啟莉
(716000 延安大學 陜西 延安)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條件下的國家政治安全逐漸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一議題也成為全球關注的視野。網絡技術的功能被不同的主體運用就呈現出不同的屬性,一些境內外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試圖利用網絡技術來破壞社會穩定,使國家安全受到嚴重的挑戰本。文主要從網絡的角度分析國家安全面臨威脅挑戰以及我國是如何采取措施進行應對的,進而來維護網絡空的穩定運行,保護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政治安全。
安全;政治安全;網絡政治安全
對于政治安全的研究國內外的學者有很多,可以說從不同的層面對政治安全進行廣泛的探索,因此對于什么是政治安全,如何給政治安全進行定義,本文主要對政治安全進行這樣的定義。國家安全是包括傳統國家安全和非傳統國家安全,而文中的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2014年4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而其中就明確指出政治安全處于國家安全體系之中。
政治安全的定義目前的學術界對其定義主要是要素構成說,政治安全的定義可以這樣認為:政治安全就是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政權和人口的安全,具體來講就是維護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結構的穩定,消除各種國內外的不安定因素,確保社會秩序穩定不受外部勢力的破壞和威脅,進而保障國家的安全??梢娬伟踩珜τ趪野踩浅V匾?,居于核心地位。
(一)網絡的政治功能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播和網絡媒體的更新,以及其在政治領域層面的普遍使用,對網絡領域的政治安全治理提出了艱巨的任務。網絡時代的國家政治安全相較于傳統的國家安全具有一些不同的體現時代性的特點和影響。將網絡與政治安全聯結起來分析,網絡存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網絡是一種技術手段可以充分地傳遞信息技術,在不同的政治主體中傳遞不同的政治信息,其次具有政治參與功能和政治監督功能,網絡作為一種媒介,在政治信息的傳遞中起到中樞作用,但同時也伴隨著政治參與和政治監督的效應。
(二)網絡對政治安全的沖擊
大眾傳媒可以發揮著自身的政治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革新,影響政治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具有復雜性,但這些因素總體可以歸納為國內和國際兩個要素。在國際的政治活動中,網絡可以削弱國家主權安全、危害國家政權安全、威脅意識形態安全、影響國家政治穩定、破壞國家信息安全等等,通過這些方式網絡對國際政治安全的沖擊不斷加大;在國內政治活動中,網絡同樣發揮著一定的影響作用,對民族的分裂以及一些突發性的網絡事件,或網絡推手對走過政治安全的消極影響,因此網絡從不同的領域和范圍,在不同的范圍交叉著影響國家的政治安全,對國家政治安全形成巨大的沖擊。
網絡的政治功能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消極影響,網絡對我國的政治安全的沖擊主要表現為:首先新媒體技術的發明,使得信息文化傳播呈現出周期短、速度快、數量大等特點,使得我們在接受西方一些先進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的同時,網絡也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攻擊我們的意識形態安全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通道;網絡謠言引發的公民恐慌,對我國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秩序造成很大程度的哄亂,進一步的威脅國家安全;網絡化彰顯了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沖擊了我國主流的意識形態,提供并傳播不同的多元性的價值觀的威脅,弱化我們的集體意識,凸顯個人主義,激發個人欲望的膨脹和主體意識的爆發,對當前我國社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和樹立起到阻礙作用。
維護網絡時代國家的政治安全,應該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新的國家安全觀,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加強我國的網絡安全和政治安全,保衛國家安全。
(一)加強網絡政治安全的國際合作,建立預警機制
網絡時代的政治安全不只是我國單獨存在的問題,政治安全是國際社會中廣泛被注重的議題,同時在網絡時代,政治安全也呈現出國際化、復雜化的趨勢,因此面對共同的挑戰,國際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應加強國際合作,充分發揮國際組織的主體性作用,制定維護網絡時代國家政治安全的相關的制度和對策,積極制定統一的國際標準和公約,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共同維護國際政治安全和穩定的政治環境。
(二)加強網絡政治安全的制度供給
網絡作為一種新力量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威脅作用的時候,我們就有必要對其進行一定的制約,對其進行一定的規范并加以引導。
首先,要加強網絡空間制度建設。彌補網絡時代的社會的政治穩定性,網絡應發的公民的政治參與和政治利益訴求的擴大化,因此要想維護政治秩序的穩定和社會的合理運行,就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從制度層面給政治主體一定的保障,有利于清理網絡空間的不和諧因素。
其次,要加強網絡立法工作,完善基本的法律法規。網絡政治安全同現實的政治安全是一樣的,我國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同時也給了公眾很大自由和空間,網絡的開放性和自由性與我國當前相關的網絡立法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性,這就為一些敵對勢力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必須加強立法為網絡政治安全保障創設環境。
最后,要加強網絡人才的培養,提升網絡技術,這是維護網絡政治安全基礎工程和重要舉措。公民的政治活動和政治參與對國家的政治安全具有密切的關系,對參與政治活動的公民進行培養提升公民意識,提升網絡時代公民的網絡政治意識,樹立公民權力義務意識,培養政治責任,為國家政治安全建設和政治文明的發展奠定合法性的基礎作用。
[1]趙春麗.網絡政治參與的民主訓練功能探析[J].學術論壇,2011,(8).
[2]劉文富.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51.
[3]周國平.網絡發展對我國政治安全機制的沖擊及對策[J].學習與探索,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