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偉杰
(133002 延邊大學 吉林 延吉)
淺析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
鄔偉杰
(133002 延邊大學 吉林 延吉)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在我國還處于新興階段,其中之一就是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問題。本文通過一起案例,分析現實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問題的建議。
共同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犯罪記錄;封存
1.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內涵
(1)未成年人犯罪的含義。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未成年人所實施的具有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的反社會行為。它以我國開始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14周歲為起點。
(2)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含義。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是指有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符合一定條件的前提下,經過司法程序,宣告封存其犯罪記錄,恢復正常法律地位的一種司法保障制度。
2.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條件
《刑事訴訟法》第275條第一款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從該條款可知,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條件有以下兩個:第一,年齡限制,這里所說的不滿十八周歲是犯罪的時候,而不是進入偵查或審判階段;第二,量刑限制,要適用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必須滿足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根據“舉重以明輕”的原則,對于檢察機關作出附條件不起訴和相對不起訴的案件也符合該制度的封存條件,應當子以封存。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該條款沒有限制關于8種重罪的限制,也就是說只限制了量刑,并沒有限制罪名。
3.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275條第二款規定:“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憋@而易見,封存的內容是犯罪記錄。在這里應對于“犯罪記錄”作擴大解釋,不僅包括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實和刑事訴訟過程,而且還包括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所有信息。
1.案情簡介
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于2013年2月19日接到一女事主的報警,她于2013年2月17日晚在海淀區一酒吧內與魏某等5人喝醉酒后,被帶到一賓館內輪奸。這一強奸案之所以被多家媒體報道,是因為其一名涉案被告人李某是著名歌唱家之子。在這起案件中除了一名成年人之外,包括魏某和李某等4人都是未成年人。法院最終以強奸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10年:王某(成年人)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魏某(兄)有期徒刑4年;張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魏某(弟)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
2.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問題
在魏某案中,魏某與王某(成年人)是共同犯罪。魏某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且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緩刑3年。這也就意味著魏某的犯罪記錄是要封存的。而在本案中,隨著王某的代理律師把判決書發到微博上,自然而然的也把魏某的相關犯罪記錄公開于整個社會中。因此,在本案中,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根本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給魏某以后回歸社會,融入社會設置了極大地障礙。這不僅僅是王某代理律師個人的法律道德問題,更多的還是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所導致的問題。
在實踐中,共同犯罪中有很多案子就是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共同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大部分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都是起次要作用。在量刑方面,因未成年人這一特殊主體,一般會從輕或減輕處罰。因此,在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中,很多未成年人都會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處罰。本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本身就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共同犯罪中,這一制度就更難發揮作用。
3.未成年人共同犯罪中犯罪記錄封存問題
在本案中除了王某以外其余四人都是未成年人,但是在量刑上四人各不相同。按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應當封存。因此,除了李某以外其余三個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都是在犯罪記錄封存范圍之內的。假設在本案中拋開王某(成年人)的存在,對于魏某兄弟和張某。如上文講述,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判決書的內容是完全一樣的,更何況是未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共同犯罪。這就導致出現了跟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一樣的問題。這樣的犯罪記錄封存的意義就不大了。而且對李某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讓他覺得對他不公平,回歸社會后會對仇視社會,給社會安定造成隱患。
1.完善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分案審理制度
在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共同犯罪中,符合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條件下,成年人的判決書中不應該出現任何關于未成年人有關的所有信息。對于共同犯罪中刑期五年以上的未成年人也要區別對待,視其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封存其犯罪記錄。這樣既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對外泄露,也可以保障分案審理制度的作用。
2.建立追責機制
共同犯罪中犯罪人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屬于犯罪記錄封存范圍內的犯罪記錄,情節較輕的,應當予以行政處罰或者以民事行為追究其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應當以刑事責任懲罰泄露犯罪記錄的共同犯罪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運用民事、行政與刑事等多種救濟手段,建立泄露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懲處系統和追責機制。從而實現多手段、多角度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使其健康成長。
[1]張明楷.《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孫謙,童建明.《新刑事訴訟法理解與適用》,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年版
[3]張軍,陳衛東.《新刑事訴訟法疑難釋解》,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4]趙巖.《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芻議》,燕山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12月
[5]楊嵐.《關于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幾點思考一以比較法為視覺》,《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6]曾新華.《末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理解與適用》,2012 年5月22日《檢察日報》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