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利鵬
(516000 廣東人為律師事務所 廣東 惠州)
從制度變遷的視角公司法改革的路徑檢討和展望分析
那利鵬
(516000 廣東人為律師事務所 廣東 惠州)
在我國企業發展經營過程中,投資是企業發展的一種重要經營手段,對企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但是,近年來,存在很多企業的投資者通過一些規避法律的手段成立新的交易平臺,并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不利于我國投資交易市場的有序進行。針對投資者規避法律這一現象,我國應該轉變傳統的一貫打壓方式,從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法律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促進我國企業投資者行為的依法性。基于此,本文通過對當前公司法改革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現象進行分析探究,并相應的提出制度變遷視角下公司法制改革的基本路徑,推動我國企業公司法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制度變遷視角;公司法;改革路徑;檢討和展望
目前,隨著我國各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的公司管制和自治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公司管制是我國的立法機關通過對相關領域進行法律的規劃和劃分,讓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和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都不能違反法律的相關規定。但是,由于我國對公司管制和自治的領域方面的法律劃分還不是很明確,讓很多企業的投資者鉆了法律的空子,使得企業交易過程中規避法律的現象普遍存在,而這一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我國公司法不夠健全造成的。因此,我國應該及時對原有的法律進行完善和修改,提高法律的嚴密性和全面性,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1.公司法的改革
在企業發展經營過程中,要有嚴格的法律制度規范才能有效的推進公司的發展進步,所以公司法需要隨著企業的發展而進行不斷的改革實踐。我國公司法最早頒布是在1993年,并且隨后成立了相關的國家立法機構對公司法進行全面的完善和修改[1]。到2005年,國家立法機構將公司法從法律原則、制度、體系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是我國一次最具鮮明特色的修改,有效的促進了公司法的完整性。并且經過這一次的公司法改革,使得公司法中原有的強制性法規有所減少,轉變了傳統的對公司自治行為不認可的思想態度。因此,公司法的改革是根據市場的實踐發展規律決定的,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的完善。
2.相對較典型的規避法律行為
公司法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情況可以從一些相對較典型的規避法律行為中看出。例如,企業的股東分紅和出資比例等方面,在最先的公司法中規定企業股東的分紅要根據其自身的出資比例來進行,不能根據主觀思想隨意的決定股東的分紅比例。在2005年的公司法進一步改革后,對企業股東分紅和出資方面要嚴格遵循法律相關規定,根據股東的出資比例來確定股東的分紅比例[2]。同時也可以根據企業股東之間的約定來確定分紅比例。而在2005年公司法修訂之前,就已經存在很多的企業根據自己的約定來決定分紅比例或者是簽約等行為,對公司法進行規避行為。他們首先也會遵循公司法的相關規定來根據自身的出資比例來確定分紅比例,但同時還會簽訂一些附屬的約定對分紅的比例進行再一次的規范。這種對公司法相關規定規避行為的出現,很大的原因是金錢無法有效的體現出企業股東對公司的貢獻情況造成的。例如,股東對企業的管理能力、較多的經商經驗、廣泛的社會人脈、代表的企業形象等方面給企業帶來的利益,是無法用金錢來準確衡量的。所在針對公司法在這一方面的缺陷,需要及時的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和改進,避免這種規避法律行為的出現。
回顧我國公司法的改革歷史,可以看出企業和投資者的法律規避行為是推動我國進行法制改革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充分體現出了公司法的改革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從公司法的立法角度來看,企業和投資者對法律的規避現象引起了我國立法機關對公司法改革的重視,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我國立法機關進行不斷的自我檢討,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的對企業管制和自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和修改,對企業管制和自治的領域進行詳細明確的劃分,明確企業和投資者的作用和位置。同時,也給我國立法機關對市場經濟的觀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準確的抓住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從而對我國的公司法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使其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各項需要[3]。
在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張過程中,我國立法機關對公司法的重視力度相對較低下。根據以往公司法的改革歷程來看,公司法對相關強制性法規和本土化的改造比例相對較大。而有很多的公司法研究人員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依據國外較發達國家對公司法改革的經驗來看,我國的公司法改革并不適用誘致性變遷,而是需要進行相關的法律移植和強制性變遷方式。因此,根據一些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經驗來看,他們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就已經明確了國家立法機關的職責,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4]。但是,在當前很多新興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例如,中國、俄羅斯、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他們市場經濟的興起很多都是從發達國家身上移植過來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經濟體制,所以相關的公司法的發展也不夠成熟。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改革,我國的公司法也在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國立法機關應該提高對公司法改革的重視力度,并進行不斷的自我檢討,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的對企業管制和自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和修改,對企業管制和自治的領域進行詳細明確的劃分,明確企業和投資者的作用和位置,避免規避法律現象的發生,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劉燕.公司法資本制度改革的邏輯與路徑——基于商業實踐視角的觀察[J].法學研究,2014,05:32-56.
[2]周友蘇,李紅軍.現代化視野下中國公司法改革前瞻——以公司形態調整為主線[J].社會科學,2012,04:81-88.
[3]溫富春.公司法資本制度改革的邏輯與路徑研究[J].全國商情,2015,24:59-60.
[4]吳小林.公司法視域下我國的公司治理困境與改革路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7:38-41+85.
那利鵬(1964.9~),男,滿族,籍貫:黑龍江,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公司法、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