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婉君
(400067 重慶工商大學法學院 重慶)
與《期貨法》立法相關的若干問題探討
曾婉君
(400067 重慶工商大學法學院 重慶)
經濟的快速發展將世界各國的經濟和生活連為一個整體,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盡量規避風險,為價格作導向,期貨市場為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虛擬經濟的不斷發展,商事法律體系逐漸健全,面對當前我國期貨行業起步較晚,基本法缺失的現狀,如何帶動期貨行業的發展,推出與期貨法相關的立法來保障期貨市場的發展成為了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期貨法》立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以及我國期貨法的立法體例選擇。
《期貨法》立法;重要性;宗旨和目的;體例選擇
1.1《期貨法》立法的重要性
為了做到與時俱進、更好的滿足經濟國際化發展潮流、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在市場運作和市場功能發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期貨行業發展不景氣主要是由于我國期貨法制不健全,行業基本法缺失造成的。因此《期貨法》立法是我國完善法律體系必備的措施。我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前提就是要保證有法可依。我國金融市場經過 30 多年改革開放,金融的六大領域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托、基金業,除了期貨業外,其他領域皆做到有法可依,期貨法成為我國金融法律體系的一個‘短板’。[1]目前我國的期貨法的法規體系比較簡單,立法的層次低無法滿足現在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需要。所以為了期貨市場的發展,整合現行的法規制度,總結經驗為未來期貨市場發展做鋪墊需要《期貨法》為其提供法律保障。《期貨法》的立法能夠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期貨交易和傳統的交易方式不同,不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合同關系、交易權利義務關系,還存在一些特殊的交易、結算等方式。《期貨法》能夠為市場的規范運行、市場安全提供保障,《期貨法》是明確期貨市場發展方向的重要轉折點。
1.2《期貨法》立法的可行性研究
我國在二十多年的期貨市場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 年,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共成交期貨合約 15.21 億張,占全球商品期貨與期權成交總量的50.95%,如單按商品期貨成交量算,則占全球商品期貨總成交量的53.65%。[2]這些強有力的數據說明了我國期貨市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前期積累的豐富經驗是離不開的。這些經驗為《期貨法》的制定提供了依據。學者對期貨市場的研究形成了眾多有意義的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為《期貨法》制定提供了理論支持。期貨立法正在進行,我們相信,有了完善的法律體系,期貨市場將走向健康的軌道,并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3]隨著對期貨市場的不斷研究,對期貨市場的認識也在加強,對《期貨法》的出臺提供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立法宗旨決定了法律的性質,是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期貨法》的立法能夠為期貨市場的發展指明道路,能夠促進期貨市場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黃愛學曾經這樣定義《期貨法》立法宗旨:為了規范期貨交易行為,防范市場風險,維護期貨市場秩序和社會經濟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期貨市場發展,制定本法。[4]期貨法立法宗旨強調了通過規范期貨交易市場,防范市場風險,達到維護期貨市場秩序的目的。與《證券法》一樣,《期貨法》也能做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滿足期貨市場發展的需要。通過《期貨法》,將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上升到法律高度,有助于進一步體現期貨市場的“三公”原則,增強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的信心,從而促進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功能的發揮。[5]這里所說的“三公”原則指的就是公平、公開、公正。《期貨法》強調了期貨市場發展所需要的規范和期貨法立法在期貨市場所發揮的功能。
目前在全國期貨市場存在三種立法體例模式:第一種模式認為期貨是金融的一部分,可以用金融方面的立法規范期貨市場,對期貨市場沒有單獨的立法。第二種模式和第一種模式相反,認為期貨市場應該有自己單獨的立法,使期貨市場有獨自的立法去規范。第三種模式是在第二種模式上進行細化,不同的期貨品種有不同的法律法規去約束。根據我國期貨市場的現狀,金融期貨發展較快,國際金融市場混業發展趨勢加強和目前我國分業立法的格局,決定了我國期貨法的立法體例選擇應該選擇第二種模式。
“無規矩不成方圓”,期貨市場也是如此,構建法律制度可以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我國的期貨法目前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期貨法》的推行能夠給我國期貨市場插上騰飛的翅膀。《期貨法》立法的推行是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系統性高、可操作性強的立法法案需要立法者勤勤懇懇的工作,進而利用《期貨法》將我國期貨市場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1]薛智勝.我國期貨立法問題探討[N].期貨日報,2011-11-19.
[2]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11.
[3]楊秋華.我國期貨市場法制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法學,2004,(3):152-154.
[4]黃愛學.論我國期貨法的立法目的[J].學術交流,2013,(3):67-71.
[5]業界期盼《期貨法》[N].期貨日報,201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