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蓉蓉
(710061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淺析建設工程項目部責任承擔問題
戴蓉蓉
(710061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建設工程項目部是目前建設工程領域最為普遍的施工“主體”,對內項目部要對承包該工程的施工企業負責,對外要直接面對并領導建設工程的實施建造。雖然目前建設工程項目部在法律上并不具備“主體”地位,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其“主體”地位顯然已經不可撼動,那么,如何區分項目部與承包工程的施工企業之間的責任,這對于建設領域各主體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研究和探討該問題很有必要。
項目部;建設施工企業;責任承擔
(一)項目部的產生
傳統建設工程的施工是由建設施工企業組織進行的,建設施工企業承包建設工程后,對企業所有的資金、人力、物力、管理等資源進行統一的調配,在這種模式下,建設施工企業由于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專心做一個建設工程,效率特別低下。1984年在魯布格水電站程上,[1]日本大成公司只派30人左右的管理團隊便完成了這一項目,而當時國內需擁有500人的龐大團隊的單位才能承接,對我國項目施工行業形成了強烈沖擊,之后,項目部的做法開始在我國發展起來。
建設工程項目部即建設工程施工企業為完成某一具體的工程項目而設置的內部臨時機構,經過施工企業的授權,對外代表施工企業履行施工合同,從事該項目所屬工程范圍內的一切行為。項目部的成立就是為了完成某項具體的建設工程,因此,當該項目完成后,所屬項目部也就隨時終止。[2]
(二)項目部的存在現狀
根據我國《建筑法》、《合同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等相關領域的法律規定,理論界和實務界通常都認為項目部通常依據施工企業的文件而設立,并未經過工商登記,沒有取得營業執照,因此,項目部不具有訴訟主體資格,當然更不能成為民事責任主體。
顯然,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建設工程項目部的現狀與上述相關法律規定是背道而馳的,甚至可以說是違法存在,依據法律規定應依法予以取締??墒?,筆者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應經濟基礎。既然在實踐生活中,項目部的存在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存在,法律法規就要及時進行更新來規范這種新的社會關系,而不是一味的否定。
總結歸納司法實踐中對項目部主體資格和責任承擔的認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由項目部無訴訟主體資格,由建設施工企業承擔責任。在這種情形下,司法實踐中認為項目部是由建設施工企業設立的,其所引起的責任后果都應由建設施工企業承擔。
第二種做法是承認項目部的主體資格,但不承認項目部具有責任能力。這種做法一般是將建設施工企業和項目部共同列為被告,但最終的責任由建設施工企業承擔。
第三種做法是承認項目部的主體資格和責任承擔能力,且建設施工企業的責任承擔又區分為補充責任和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是指先由項目部承擔施工責任,建設施工企業在項目部無法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連帶責任是指由建設施工企業與項目部承擔連帶責任,而不區分責任承擔的先后順序。
縱觀上述三種做法,筆者認為均不妥當。筆者認為如何認定項目部的主體資格和責任承擔需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武斷判定。筆者認為需區分以下情形進行認定:
建設施工企業承包工程后設立項目部情形下的責任承擔問題。在此情形下,筆者比較贊同上述第一種做法,此時項目部不論是形式上還是實質上均為施工企業的分支機構或職能部門,因此,其行為產生的法律責任應由具有法人資質的施工企業來承擔。
借用有資質的建設施工企業的資質承包工程后設立項目部情形下的責任承擔問題。在此情形下,項目部形式上是出借資質的施工企業的分支機構或職能部門,但實質上,項目部或屬于另一個欠缺資質的施工企業的分支機構或職能部門,或者是一個財產獨立、自主管理、不隸屬于任何一個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獨立主體。由于項目部與出借資質的施工企業在實質上相互獨立,導致項目部對外交易時,善意相對人出于對建設施工企業的信賴而與項目部進行交易,在項目部無法承擔責任時,善意相對人會向建設施工企業主張合同利益,而此時,建設施工企業為保護自己的權益肯定會以其只是向項目部出借資質為由拒絕承擔責任。那么,如何找準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準確界定二者的責任是司法實踐中亟待解決的難題。筆者認為,應根據合同簽訂、履行情況等事實,綜合分析認定相對人是否知道或應當知道建設施工企業出借資質的事實,遵循如下解決思路:
其一,若認定相對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建設施工企業出借資質的事實,則應認定項目部對其所借用資質的施工企業構成表見代理,由該施工企業承擔責任,在建設施工企業承擔責任之后,可以依據過錯程度向項目部及其所屬企業追究責任。
其二,若認定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建設施工企業出借資質的事實,則相對人不能以項目部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為由主張出借資質的施工企業承擔責任。此時,若項目部屬于另一個欠缺資質的施工企業的分支機構或職能部門,則由該施工企業和項目部承擔連帶責任;若項目部是一個財產獨立、自主管理、不隸屬于任何一個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獨立主體時,則由該個人或合伙組織承擔責任。另外,筆者認為建設施工企業將資質借給無資質的企業或個人使用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建設施工企業這樣做顯然是知法犯法的行為,若由于相對人知道其出借資質的事實就免除其責任,那么實踐中建設施工企業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向無資質的企業或個人出借資質,只要讓相對人知曉該出借事實即可免責,這樣顯然不利于對相對人利益的保護,也違反了公平原則。因此,筆者認為,在借用資質的企業或個人無法承擔責任時,應由建設施工企業根據其過錯承擔補充責任。
[1]崔俊哲.關于建設工程項目部法律地位的幾點思考[J].中國工程咨詢,2014,(11).
[2]王俊霞,張莉蔚.建設工程項目部的訴訟主體資格及責任承擔的思考[J].前沿,2012,(3).
[3]崔俊哲.關于建設工程項目部法律地位的幾點思考[J].中國工程咨詢,2014,(11).
[4]紀強.民事主體資格認定之我見[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6).
戴蓉蓉(1992~ ),女,漢族,江蘇泰州人,現為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