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建
三下三上用真情譜寫親民新篇章
——二師三十三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紀實
□胡俊建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二師三十三團各部門各單位紛紛行動起來,結合自身工作實際,以真學為先、實做為本、嚴管為要,學做互進、改促并舉、知行合一,確保了學習教育任務落到實處。各級黨員干部真正把“身心沉下去,感情投下去,責任落下去”,換來了“民心升上來,真情涌上來,信任聚上來”,譜寫了一曲曲親民為民的新篇章。
喊破嗓子,不如沉下身子。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中,該團注重建立健全干部聯系基層服務群眾制度,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堅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實現工作作風由“浮在表面”向“深入實質”轉變,推動干部走出機關、走向一線,形成了“領導在一線指揮、工作在一線推動、措施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能力在一線提高、形象在一線樹立、成績在一線檢驗”的工作格局,干群關系不斷改善。
該團生產部門組建強有力的“技術服務隊”,深入16個農業連隊,加強技術指導,幫助廣大職工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目前該團10萬畝棉花呈現出“千畝一顏色,萬畝一展平”的豐收景象,農工們個個喜出望外。
聽到基層單位職工反映個別泵房人員以水謀私、打水不均的問題后,機關干部立即奔赴掛鉤單位,對存在問題的泵房堅持晝夜值班,協助連隊加強監管。“你們把一碗水端平,解除了我們的疑慮,心里的氣也就消了。”十八連職工圍著機關干部吳曉平高興地說。
去年,四川城口縣農民工王立江等27人在該團香梨公園建設項目中辛苦干了一年,26萬元工資無法領回。面對工地老板耍賴,該團信訪辦會同司法所工作人員想方設法,幾經周折,終于在今年6月7日討回了農民工的血汗錢,王立江等人激動得向信訪辦工作人員下跪致謝。
對群眾全心投入感情,才能獲得群眾的真情。該團各級領導干部堅持深入基層走訪,知民情、察民心、解民憂,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增強了職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激發了廣大職工奮發向上的精神。
“只有真正去關心群眾生活,才會在心里裝著群眾,才會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群眾當中,了解群眾愿望和需求,真心實意地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團機關干部陳英在“兩學一做”心得交流大會上說。
郭燕,是該團加工廠的一名家屬,身體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其丈夫李成偉身患肝癌于今年5月去世,家欠外債3萬多元,上高中的兒子面臨著輟學,突然而來的變故讓郭燕難以承受。加工廠黨員干部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為其捐款2.1萬元;民政科為其上門辦理臨時救濟、醫療救助、低保等,讓郭燕度過難關,化悲為喜。
社區居民路春英,身患強直性脊柱炎,身體僵硬行動困難,與丈夫離婚后,還要供養上高中的女兒,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社區黨員干部紛紛伸出援手,隔三差五去照料路春英,民政科及時上門為其辦理臨時救濟和低保,路春英拉住工作人員的手,感動的眼淚直流,顫抖的嘴唇說不出一句話來。
“近年來,三十三團黨委投資9億多元,堅持‘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快道路、綠化、供水、供暖等民生工程建設,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團場的社會保障體系,83%的居民住上了樓房,用上了天然氣,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群眾享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黨員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幸福指數的提升。”該團副團長王伯琪對筆者說。
只有胸懷責任,才能換來群眾信任。該團黨委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亮身份、作承諾、當先鋒、樹形象”,不斷提高各級干部的責任心和執行力,為群眾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信任感明顯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日益密切。
該團醫院退休干部王勇華,因退休工資問題,去年一度到北京上訪,團信訪辦派人接回后,便不停到兵、師、團信訪部門纏訪鬧訪。團信訪辦工作人員以“溫情管人、親情暖人、真情勸人”的方法,通過談話、走訪、幫扶、親情短信等多種方式,歷時4個多月,與王勇華展開幾十次交心調解,最終達成和解,避免了矛盾升級。
“信訪干部必須具備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一旦接案就要主動積極地做好工作,耐心細致、有頭有尾、不怕死纏爛打,不能被動消極地應付了事,更不能推卸責任、上交矛盾。”團機關干部楊邦力深有感觸地說。
張明套,是該團社區一名治安員,承擔著城鎮街道、居民小區、擺攤商戶、銀行企業、公園廣場的巡邏治安任務,常年不分假日夜晚,堅守在工作崗位,他把滿腔熱忱放在了工作上,每天他走街串巷,落實治安防控措施,邊走邊提醒開門擺攤的商戶、晨練的大叔大媽、公園里玩耍的孩子……不給壞人有作案的機會,提高了群眾的安全感,被大家稱為社區居民的“守護神”。同張明套一樣,該團20余名治安員為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