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三 李艷青
劉玉生和他的少數民族兄弟
□于 三 李艷青
今年53歲的劉玉生,是六師芳草湖東河壩社區二連的一名普通職工,同時也是一名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劉玉生長期以來堅持走種養結合的致富路,現在已經整整20年了,憑借科技和勤勞,他已是芳草湖農場有名的養羊大戶,在養羊的過程中,劉玉生不但收獲了豐厚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和幾位少數民族群眾在互幫互助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8月16日,劉玉生將一塊色彩鮮艷十分漂亮的地毯鋪在自家客廳的地上,“這塊地毯是木沙江·亞森從和田墨玉縣專門給我郵寄來的。”劉玉生說道。
2012年3月,維吾爾族青年木沙江·亞森一家,從庫車縣來到芳草湖農場東河壩社區二連務工。20歲的木沙江·亞森被劉玉生看中了,“小伙子給我喂羊吧,一個月2500塊錢。”由于農場春播還沒有開始,木沙江·亞森一家沒活干,也沒有收入,于是木沙江·亞森就欣然答應了劉玉生。
劉玉生每年養羊都在400只以上,每月羊群產羔都有好幾十只,劉玉生確實沒看錯人,通過手把手地教木沙江·亞森為母羊助產,木沙江很快就學會母羊助產的技術。為了保證母羊順利產羔,木沙江·亞森經常半夜還和劉玉生一起守在羊圈。在給劉玉生養羊的2年里,木沙江·亞森為劉玉生家母羊產糕400多只,而且羊羔成活率達到100%。
木沙江·亞森的勤勞踏實給劉玉生帶來好的效益,劉玉生每年過節都要給木沙江·亞森2000元的紅包。平日里,劉玉生每月都會準時買來面粉、清油送到木沙江·亞森家里,無論漢族節日還是伊斯蘭大小節日,劉玉生總不忘帶上水果、雞魚肉蛋,讓他們過個豐盛的節日。夏季,經常把自己家種的各種時令蔬菜送給他們,2013年冬天,劉玉生給木沙江·亞森家送去5噸煤取暖過冬。高興得木沙江·亞森見了朋友就說:“劉叔人可好了,雖然我們只是打工的,但是他對我就像自己的兒子。”
2014年5月,木沙江·亞森一家準備回墨玉縣發展養殖。劉玉生托人在網上給木沙江·亞森一家訂好火車票,送木沙江·亞森一家到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火車開動前,木沙江·亞森握著劉玉生的手哽咽著說:“劉叔,謝謝您這兩年照顧我們一家,我們一家不會忘了您的恩情。”
提起木沙江·亞森,劉玉生感慨地說:“這孩子給我養羊的兩年,從不讓我操心。我種莊稼,還抽空給我干農活。巴郎子干活實在,我們老兩口打心里喜歡。”現在的木沙江·亞森在庫車有了自己的事業,經常給劉玉生打電話,還時常給劉玉生郵寄民族特色的產品。
今年37歲維吾爾族女青年阿木古麗·艾米,土生土長在東河壩社區二連,她家和劉玉生家做了幾十年的鄰居。2014年5月的一天,阿木古麗·艾米夫婦來到了劉玉生家,阿木古麗·艾米對劉玉生說她和丈夫想在總場開個店,可是還差1萬塊錢。劉玉生當即到銀行取了1萬元錢交給了阿木古麗·艾米。
現如今,阿木古麗·艾米夫婦已經在芳草湖總場開烤肉店兩年了,生意非常不錯,偶爾遇到點資金困難,劉玉生仍舊會出手相助。“這些年,多虧了我劉哥的幫忙,我們才開上店,過上了好日子!”阿木古麗·艾米提起劉玉生總會這樣感激地說道。
劉玉生和再力汗的手足之情
2015年11月15日,劉玉生準備將養殖的20只羊拉往昌吉活畜市場賣掉。一大早,劉玉生駕駛著車、拉著羊就往昌吉趕。可是走到呼芳公路20公里處的時候,車拋錨熄火了。“這可怎么辦?”劉玉生嘀咕著。就在這時,一輛同樣是拉著羊的車停在了劉玉生的車后。
“劉老弟,車咋不走了?”劉玉生一看原來是東河壩社區一連哈薩克族職工再力汗。已經60多歲的再力汗,是東河壩社區一連的一名哈薩克族職工,他也和劉玉生一樣,一邊種地一邊發展養殖業,兩人在養羊的過程中從相識到相知,并以兄弟相稱。
“打算去昌吉賣羊,不巧我的車壞掉了!”劉玉生回答道。
“這么冷的天,不要把羊凍壞了,我去給你找個車把羊先放我家!”再力汗說道。呼芳公路距離東河壩社區一連很近,再力汗拿出電話叫一連職工張生清開著車來幫忙,大家一起將劉玉生車上的羊只轉運到了再力汗家的羊圈,再力汗也卸下原本打算去出售的羊只,開著車將劉玉生的車拖到芳草湖總場去修理。一個星期后劉玉生的車修好了,他的20多只羊也在再力汗家“寄養”了一周。隨后,兩人聊著一年的收獲、談著來年的計劃,共同將羊裝上車,結伴開著車、拉著羊向活畜市場駛去。□
欄目責編: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