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工會財務工作
□楊 潔
工會財務工作是工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會在經濟活動中反映出來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的總稱。工會財務工作是各級工作組織基于日常經濟活動需要而發生的與工會經費使用相關的財務管理行為。做好工會財務工作,對于保障工會工作的正常開展意義重大。
(一)“大財務觀”原則。“大財務觀”是指工會財務工作應服從并服務于工會工作的大局,實現工會工作全面、持續和均衡發展。“大財務觀”要求各級工會在財務工作中正確處理好總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現實利益的關系,為工會“維權、置業、建家、興會”服好務。
(二)“制度管財”原則。“制度管財”是指工會財務工作在制度允許范圍內開展各項財務活動,處理各種財務關系,實現工會財務工作的合法和高效。“制度管財”要求各級工會組織應在國家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建立與工會經費活動相適應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并保證規章制度的有效執行。
(三)“民主理財”原則。“民主理財”是指工會財務工作應充分發揚民主,在具體財務活動中充分聽取廣大會員和職工的意見,使工會財務工作充分體現“民意、民計和民智”。
(一)經費管理體制獨立。根據《工會法》的規定,工會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與經費審查監督制度。同時,工會經費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體制。
(二)經費來源明確。工會經費來源包括:(1)會員繳納的會費,即團場、企業、事業和機關等單位工會所收會員會費全部留用本單位。工會會員會費按職工當月工資總額應付工資的0.5%計收;(2)團場、企業、事業和機關等單位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經費或者建會籌備金;(3)工會所屬的團場、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4)政府、行政、企事業和機關等單位的補助;(5)其他收入等。
(三)工會經費使用范圍。工會的基本職責是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因此工會經費的使用必須服務和服從于工會工作大局,必須服務于職工。
(四)工會財務工作接收會員監督。和其他財務工作有所不同的是,工會財務工作始終強調職工群眾參與的廣泛性和民主性。《中國工會章程》規定,各級工會委員會按照規定編制和審批預算、決算,定期向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工會委員會報告經費收支和資產管理情況,接受上級和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監督等。
工會財務工作可以用“一個核心、兩條主線和三項內容”來概括。所謂一個核心,就是工會財務工作應做到為各級工會組織開展經濟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并且工會經費的使用應產生工會工作的實際效果,同時工會經費是使用應接受會員的監督。所謂兩條主線,就是一方面必須依照法律和制度的規定,依法、足額收取工會經費;另一方面必須合理、合規、有效安排和使用好工會經費。所謂三項內容,及時做好會計管理、資產管理和經費審查工作。
按照《工會預算管理辦法》的規定,工會經費的使用主要包括:(1)職工活動支出。主要包括用于職工教育、文體活動、宣傳活動和其他活動支出等方面的費用;(2)維權支出。主要包括勞動關系協調、勞動保護、法律援助、困難職工幫扶和送溫暖等支出;(3)業務支出。主要包括工會干部、工會積極分子的培訓費、開展大型專題調研、工會會議以及建設職工之家等支出;(4)行政支出。主要是用于工會機關的日常管理、后勤保障的各項支出;(5)資本性支出。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構建、辦公設備購置、交通工具購置和大型修繕等支出;(6)補助下級支出。主要是縣以上工會為解決下級工會經費不足或根據有關規定給予的補助款項;(7)事業支出。主要用于工會為職工服務的文化、體育、教育、生活服務等附屬事業的相關費用以及對所屬事業單位必要的補助支出等;(8)其他支出。
工會經費預決算管理是工會財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收好、用好、管好工會經費的重要手段。工會經費預算管理實行以下基本原則:(1)“下管一級”。即上級工會要審批下一級工會經費預算、決算等事項;(2)“量入為出、收支平衡”;(3)保證重點、服務職工。各級工會的本級預算草案,要充分聽取本級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查意見,經工會委員會(或常委會)審查通過后,報上一級工會審批。上一級工會有權提出修訂預算的意見和要求,基層工會根據這些意見和要求結合實際情況調整預算。預算批準后,應按批準的預算嚴格執行并加強預算支出管理。
各級工會應按上級工會的要求編制年決算。決算未經批準,稱為決算草案。工會經費決算的基本程序與預算審批程序相同。
工會資產是工會依法擁有和自主支配的各種物質資源,是工會開展各項活動的物質基礎。工會資產實行“統一所有、分級監管、單位使用”的資產監管體制,應堅持的基本原則:(1)統一所有。即各級工會的資產歸工會統一所有。全國總工會對全國各級工會資產擁有終極所有權。(2)“會事分開、會企分開和會資分開”。明確區分工會組織的社會職能與所屬企事業單位的經營職能,建立和完善與工會資產安全有效、保值增值為目標的“管人、管事和管資產”相結合的日常資產運行體制。
會計核算工作是干財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錄和監督工會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
(一)工會會計核算依據。(1)國家有關會計核算管理的法律、法規;(2)有關部門關于會計核算的規章制度;(3)全國總工會制定的相關核算制度。
(二)工會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1)資產。資產是工會擁有或者控制的、能夠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2)負債。負債是工會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要以資產償付的債務,包括借入款和應付工資等;(3)凈資產。凈資產是工會的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包括固定基金、投資基金以及結余等;(4)收入。收入是各級工會組織依照規定所取得的各種非償還性資金,包括會費收入、撥繳經費收入和投資收益等。(5)支出。支出是各級工會為開展各項工作和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及損失。
(三)工會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一是填制與經濟活動相關的各項原始憑證;二是設置和登記賬簿,以準確反映相關工會經濟業務活動的全貌;三是編制會計報表,綜合反映工會的財務狀況和工會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在提供會計報表,不僅要做到格式統一、內容完整、數據正確,還應在此基礎做好相關的財務分析工作,并提供相應的改進意見和建議。□
(作者單位:兵團工會財務室)
欄目責編: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