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新革
難忘兒時套麻雀
□尚新革
周末同學(xué)聚會,席間回憶起兒時的種種趣事,不經(jīng)意間紛紛感慨恍如隔世。
作為一個從小在團(tuán)場長大的60、70后的孩子,回想起那個年代的童年時光,是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有著很多當(dāng)下孩子們所不能想象的經(jīng)歷和快樂。看著這些如今生活在鋼筋水泥鑄就的城市里的孩子們,在高樓大廈里玩著昂貴的高科技玩具,電腦、電視、精裝書籍陪伴在孩子們的左右,但我從未有過羨慕的神情。相比之下,60后、70后的我們卻有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
兒時,我的家鄉(xiāng)依山傍水,一年四季,無論寒冬或是酷署,暖春或是清秋,我們都能隨時在自然界的懷抱中收獲快樂,在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的我們,使我們的童年增添了更多的樂趣。
那時童年的我們幾乎沒有什么玩具,我們幾個小伙伴常常自己動手制作,木制的乒乓拍、鐵制的冰刀、廢舊布頭縫制的沙包等等,這些都在我們的巧手下成為我們放學(xué)或者課間的娛樂寶貝。
在學(xué)校傻瘋玩累后,常常會感覺饑腸轆轆,班上就會有調(diào)皮的男孩提議,看野外四處翻飛的麻雀,何不去抓些來填補我們的胃呢?
麻雀當(dāng)時被國家列入“四害”之一,它不同于喜鵲或者斑鳩,長成灰色并不好看,叫聲也不悅耳,但生命力卻極其旺盛,繁殖能力也很強。
在那物資極其匱乏的年代,莊稼地里到處都是偷吃糧食的麻雀,晚上在屋檐下用手電筒往里一照常常能俘獲老老小小“一大家子”麻雀,第二天放在油鍋里一炸,那美味就不用提了。尤其是冬季來臨,田野里沒有了莊稼,一場大雪過后,麻雀們就會飛到農(nóng)家院子里來覓食,這是捕捉麻雀最好的時機。
那時,我們會把門口的路面清掃干凈,找來一只篩子,再找來一根長長的細(xì)線繩,把線繩綁在一根筷子上,拿筷子支著篩子,篩子下撒了一小把碎米。然后把線繩慢慢延伸到屋子里,我們關(guān)上屋門,躲在窗子后面看著。很快幾只麻雀就會從樹枝上落到離篩子不遠(yuǎn)的地面上,嘰嘰喳喳地看著鮮美又散發(fā)著香味的谷米,垂涎欲滴,這時有一兩只大膽的麻雀會忍不住美味的誘惑,探頭探腦地冒險一次,先是小心翼翼地把頭伸進(jìn)去吃一粒靠外邊的米,又立馬把頭撤出來,往返幾次后,感覺身邊沒有什么危險了,一不做二不休,于是乎幾只麻雀大膽地進(jìn)入篩子的核心腹地,美美地大啄起來,說時遲那時快,躲在屋里的我們手里的繩子用力一拉,那些冒險的麻雀全部成了“甕中之鱉”。
回頭我們將收獲的“戰(zhàn)利品”,拿回家褪毛或者干脆裹上泥,在火上燒,當(dāng)聽見噼啪爆裂的聲響后,從爐火中取出那些麻雀,剝?nèi)ツ嗷遥皇O聡娤愕穆槿溉鈺r,我們便蘸些油鹽,美美地享用起來。
流年似水,稍縱即逝,恍惚間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已少見麻雀那矯健的蹤影了!偶爾看到頭頂上掠過的飛鳥,就使我感慨萬千!雖然對兒時那無憂無慮套麻雀的趣事充滿了深深的留戀,但回想,由于兒時的過份捕捉以至于造成今日鳥兒的數(shù)量驟減,內(nèi)心總是充滿著深深的愧疚。不禁發(fā)出感慨,我們應(yīng)該善待這些人類的朋友——鳥類,保護(hù)它們,和它們和諧共處,讓那如天籟般的啁啾鳴聲繼續(xù)蕩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