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嬌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 貴陽)
環境犯罪疑難問題研究
李俊嬌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 貴陽)
環境污染問題在當今世界越來越嚴重,已逐漸成為困擾世界各國發展的瓶頸,環境污染犯罪作為一個新型的犯罪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公眾和學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在論述環境犯罪三大特征的基礎上,對環境犯罪的客體認定和環境污染歸責原則進行了剖析,以期為相關部分治理環境污染犯罪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環境犯罪;特征;歸責原則
(一)環境犯罪的行政從屬性
環境犯罪具有行政從屬性,在環境犯罪中行政法起的作用非常重要,環境犯罪的構成必須要有對環境造成了危害,而這個危害行為的相關標準和鑒定書由環境保護部門來制定的。許多關于環境犯罪的案件,由于環境犯罪是一個特殊的犯罪行為,司法機關在取證方面難以實現,所以只有依靠行政機關的職能,他們對此相關的報告及處罰行為非常重要。
(二)環境犯罪產生后果的不特定性
環境犯罪是一個新型的特殊犯罪,構成環境犯罪主要在于對環境的破壞及其污染程度,但是這是程度是難以確定和把握的,由于環境具有自凈能力和再生的能力,但是這個過程是無法估量的。當環境污染的自凈能力相對于比較大的時候,雖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與之前的危害程度會減小;當這個能力超出范圍后,環境的危害程度是難以預測的,并且會影響周邊的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環境犯罪在認定上具有復雜性
環境犯罪是一個難以把握的犯罪,相當的復雜,并且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大。有些對環境的破壞能力是緩慢的,難以察覺,所以給環境造成的危害相當的打;而對環境破壞的程度在現今又是難以預測的,所以環境犯罪的認定是非常復雜的。
(一)公共安全說
公關安全說認為的是,環境犯罪所危害的是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的公私財物。這種觀點是有缺點的,它的對象是人,主體沒有涉及自然和環境破壞。環境犯罪不一定會直接危害到人的法益,這個是片面的。因為有些環境犯罪雖然危害到了不特定多數人,但是這種危害又是間接的,極小的。所以在認定環境犯罪的客體使,把間接的客體作為直接客體是片面的。
(二)環境保護制度說
環境保護制度說指的是環境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環境資源保護制度。這個觀點也是有不合理之處的,環境和環境資源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環境資源是屬于環境犯罪的一部分,很明顯這混淆了兩者之間的概念,環境犯罪比環境資源的范圍更廣,更大,兩者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所以把環境保護制度作為客體來說是不合理的。
(三)雙重關系說
對環境的污染是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環境犯罪的犯罪客體對象應該是人與自然和人之間的雙重社會生態關系。雙重關系,更有利于保護環境,保護人民之間的社會關系。環境污染犯罪作為行政犯罪,和傳統犯罪有很大的不同。雙重關系說巧妙地緩解了環境犯罪的特殊性,更有利于社會環境,保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觀。總之污染環境罪的行為對象是自然人或者單位用以作用于環境的、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以至應受刑法處罰的有害物質,它只是一種媒介,并不直接體現犯罪客體或者犯罪對象,但是對于認定犯罪具有重要意義。
(一)嚴格責任原則制度
嚴格責任原則應該是基本環境侵權責任歸責原則。嚴格責任原則,是指不以行為人的過錯,而是已經發生承擔賠償責任的損害而造成的后果是基于民事賠償責任的原則確定①。嚴格責任不適用一開始就環境污染侵權行為之一,但它是用于工業事故。后來,隨著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嚴格責任只引進來彌補在該領域的環境破壞。
但現在,人們重新審視侵權法的歸責原則,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嚴格的責任問題,大多是否定它的價值趨向。這主要是因為:①嚴格責任和過錯責任原則的原則截然相反,這兩個不能與責任的適用原則不應該是,在出現的系統,同時結合;②嚴格責任的原則,不應該有法律責任的一些教育和預防。嚴格責任的發展混淆合法與非法,正義與非正義的界限;③缺乏嚴格責任的靈活性。其通常采取在立法中枚舉類型方式,它是難以應付的新興情況,情況發生了變化;④嚴格責任原則本身是存在邏輯矛盾的,不能使自己的論點沒有漏洞。因此不是主張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性推定原則,而是建立和完善公民和社會保險制度。
(二)嚴格責任原則的應用
筆者認為,嚴格責任的原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嚴格責任主要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①難以證明行為人的過錯。②該物質或裝置的毒力是非常危險的,難以防止。③受害方,損害雙方力量懸殊的平衡,受害方薄弱,無奈的情況下,單靠一己之力根本無法與當事人受傷害的有關法律保護的平衡,受傷的競爭,只有傾斜,為了體現公平的。在嚴格賠償責任的情況下,尋求法律救濟的受害人,不具有證明損害主觀方面,同時罪犯不能作為免責辯護,也不能沒有過錯的豁免,這是對受害者的支持和過錯推定原則公平的原則。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嚴格的責任侵權責任的環境。大陸法系和普通法原則,都有自己的優勢。
在環境污染侵權上,英美法系國家一方面是想要展開嚴格責任的范圍;另一方面,許多的環境立法,建立嚴格的責任的原則,體現在一般的一元責任制。大陸法系國家,它沒有嚴格責任的危害一般規定,因此在環境污染的某些方面只能通過類比適用于其他國家。
在立法上,中國的“民法通則”第106條又會有124環境侵權的適用于嚴格的責任的原則,侵犯一個特別的規定,此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環保單行特別法,例如,“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一款規定,“海洋環境保護法”第42條,“大氣污染防治法”第36條和“放射污染防治法”的反映。
所以,嚴格責任原則作為侵權責任原則的行為有其獨特的價值,應該作為基本環境侵權責任的原則。
環境問題是一個非常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政府的所有行政管理方法需要注重科學性,切合社會經濟的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求,全面兼具到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的每一個環節。
注釋:
①中國侵權責任法的歸責原則.王連鵬.學術交流,2010.
李俊嬌(1992~ ),女,漢族,貴州桐梓人,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