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旸祎
(621010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 四川 綿陽)
淺析法治視域下的潛規則現象
李旸祎
(621010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 四川 綿陽)
作為一種促生非正當利益的規則出現,潛規則給社會帶來的弊病不言而喻。我國以“依法治國”為踐行目標,因此站在法治視域下來分析潛規則的產生,對推動我國建設法治國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潛規則;法治;依法治國
規則被認為是人類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征,從最早期的人類歷史記載開始,規則體系就被視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制度經濟學認為,人類的行為一般受到兩類規則的約束,一類是正式規則,另一類是非正式規則。然而,在正式規則和非正式規則的背后仍隱藏著一無形的力量,如同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深刻的影響著社會生活,該類規則被俗稱為“潛規則”。其定義為:“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潛規則以隱蔽的形式存在,是一種社會的陋規,是一種制度的異化。
從法治的角度來看,“潛規則”是依附并潛行于法律制度之內的規則。潛規則不是社會主導者和國家執政者通過正當程序制定的,這種規則違背正式規則和主流意識形態主張的公平與正義的立場和原則?,F代社會,潛規則往往與正當程序結伴而行、相伴而生,在實際生活中普遍存在,其作為一種異化的程序和變種的制度所展示出來的負面效應十分明顯。我們只有了解其發生的原因才能將這種惡習連根拔起。
1.人類無止限的需求與欲望是其產生之動力
潛規則的需求源自于人類需求和欲望的多層次性及實現需求與反映偏好的手段和方式的多樣性。在眾多的需求欲望和各種各樣的偏好中,并不是任何需求和偏好都符合法治社會的國家意志和精神的,即使是符合也不一定都能通過正當的渠道去得以滿足。當這種不符合法治社會的國家意志和精神的或得不到正當滿足的需求和偏好遇上正式制度的缺陷與漏洞,只要違反正式制度所獲得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公眾便會很容易將這種需求欲望和偏好的實施訴諸于潛規則。
2.法治本身的缺陷
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與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和特殊性之間的矛盾,以及法律所承載的一般正義和執行結果的形式正義,在有些具體案例中可能得不到實現,甚至還會導致非正義,本來實現權利和正義的法治,反而導致法律權利的落空和社會正義的喪失。
3.法律體系的缺損
在改革中,法治建設常常落后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新的領域還沒有來得及建立法律規則,沒有被法律確認的正當權利,在一定期限內成為一種約定俗成。黃山市政協原副主席吳洪明在涉嫌受賄、濫用職權一案庭審時申辯:“在具體的工作中,很多事情是約定俗成的,只要考慮到對大局有利對長遠發展有利,讓局部作些犧牲,都是允許的”。由此可見,法律供給不足之下的“潛規則”成了貪官辯護的理由。也證明了法律體系不足導致潛規則的滋生。除此之外,多層次和多源頭制定法律制度是客觀現實的需要。這種立法體制能夠提高法律對復雜多變的現實的應對能力,完善法治,減少潛規則的發生。但也帶來了法制不統一的缺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確立了“下位法服從上位法,普通法服從特殊法”以及“行政服從立法”的法律體系統一性制度,然而,正是“特殊”讓許多個人和團體有了空子可鉆,一些私欲和見不得光的利益由此悄然滋生,以“特殊”為擋箭牌,頻頻跨越法律的界線。
1.堅定法治國家立場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法律是人民的法律,維護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我們的立法立場當然必須以保護最廣大、最底層人民的利益為目標,反對少數人來主導利益。只有這樣,立法的內容才能反映出我們對只給少數人帶來利益的潛規則的抵制和反抗。
2.完善法律制度體系
在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后,法治的地位在我國的憲政體制中得到了確立。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是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除了部門法和配套的法律法規的形式上的完備,還要有完善豐富的內容,使其充分體現法理的要求。為了增強制定法的可預測性,以杜絕潛規則實現所需要的規則漏洞和規則彈性,就必須要消除已制定法中的一些模糊條款。同時完善救濟法律條款,使公民有權必有行使之保障,一旦被潛規則所傷害到自己的利益,人民群眾很快能用法律救濟的條款來得到平衡。
3.明確劃分部門之間的性質和功能
行政和司法是兩個獨立的部門且各司其職。行政上要控制政府侵犯私權利,引導政府將權力還給社會,將社會問題真正納入到法律體系之中,排斥潛規則的存在。司法上則要強化司法權的獨立,排除來自地方和上級政府的干擾,建立較為獨立的司法經濟系統,減少因為對地方政府的財政依賴造成的司法不公,真正落實司法機關在國家機構中的政治級別和地位,提高司法機關自身的抗干擾能力。防止行政干預司法暢通司法救濟通道,制約潛規則的發生。
4.健全監督機制
任何權力沒有監督的制約必將滋生腐敗,只有一個健全的監督機制才能使權力運行不以權力行使者的意志而為。監督行政機關嚴格執法,防止行政權的濫用。不僅要完善法律監督機制,對監督者地位和權限以及監督方式手段作出明確的規定,而且要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和新聞監督的作用,從而真正提高司法的公開性,防止司法權被濫用來追求最大利益而生發潛規則。
基于對潛規則及我囯目前的法治秩序的認識,轉型時期的社會現狀需要更多的法律人去為依法治囯而努力。在顯規則和潛規則共同調節社會規范的關系中必然使法律發揮主導地位,保證法律的威懾力。我們要看到法律的現實處境,重視那些在現實生活總發揮實效的潛規則然后研究其規律才能更有效地推進法治改革,這是法律人和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1]王耀海,盛豐.潛規則及其法治矯正探析[J].學術界,2010(5)
[2]彭澎.論法治視野中的潛規則消除[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10)
[3]賈煥銀.潛規則與中國法治發展[J].民間法,2010(12)
李旸祎(1991.11~),女,漢族,四川眉山人,法律碩士,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