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廣辟增收路 創業亮新招
□王玉霞
二師三十團今年出臺新政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扶持職工廣辟增收路憑勞動勤勞致富,該團四連女職工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在種植棉花之余搞規模養殖、特色養殖、經商、外出打工,為家庭增收,她們在“雙創”大道上一路歡歌,大步前行。
林文芳承包了連隊50畝棉花,她在樓房陽臺開了一道小門辦小商店賣日用小百貨,附近的居民經常到她家的小商店買東西,她賣小百貨每年也有幾萬元的收入,加上植棉收入,她個人每年就有十幾萬元,她的丈夫是開大馬力機車的農機工,機車每年約30萬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可幸福了!
高亨學在連隊種了50畝棉花,有一個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豬舍,她在連隊養豬21年了,飼養的豬最多時一年有800多頭,最少時存欄也有200頭,目前,圈舍生豬存欄約400頭。她養豬每年可增收50-200萬元,加上她的棉田收入,家庭的日子很富裕。去年團場把她豬舍邊水坑旁一片空地劃給她,給她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她就拿出1.2萬元建起一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魚塘,花了10萬元買來7.8噸單條體重1公斤左右的草魚放入魚塘,還在魚塘邊搭起一個遮陽棚,安置了一個大烤箱烤魚肉,自做了一些消防安全警示標牌,高亨學業余時間和丈夫在這里一邊養豬一邊管理魚塘。從2015年6月10日魚塘開張以來,每天都有幾百元的回報,目前,魚塘已為她凈賺了2萬多元。
李慶娥承包了連隊130畝棉花,去年虧損了,她希望規模養殖能夠得到團場貼息貸款和養殖補貼。今年4月10日,她拿出15萬元外購20頭奶牛和草料,在種地之余,李慶娥和丈夫孩子每天輪換放牧。為了鼓勵李慶娥發展規模養牛創業增收,連隊將一排通好自來水的5套小四間210平方米的舊磚房無償提供給李慶娥做養牛飼料房。她告訴筆者:2009年她購買團場托養的36頭奶牛,養了3年發展成56頭,收入50萬元。這次買的牛全在一歲以下,等牛長大還能掙不少錢。
據四連連長周武文說:今年三十團圍繞“一園六區”建設,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雙五千”工程人才聚集效應,建設人才高地,在團場培養“留得住、走得出、干得好”的本土適用人才。該連職工爭先恐后創新創業,在養殖業方面:連隊已有1700只羊、20頭牛、400頭豬、2個魚塘,職工在棉田邊和農渠里種玉米、搞大戶養殖、農機規模經營、憑技術靠勤勞打工,家家打開創業創新增收渠道,有些職工正在連隊籌辦“養殖專業合作社”,盡管棉花銷售市場行情差,植棉收入不景氣,但職工“雙創”增收效果顯著,加上兵師團的救災救濟扶貧政策在團連不折不扣落實,職工勞動熱情不減,女職工創業增收成為連隊的一大亮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