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暉
傾心盡力創事業 致富不忘眾鄉親
□丁春暉
騰新萍是四師七十三團30萬羽養殖場的致富帶頭人,她目前擁有資產3000萬元,擁有圈舍16幢,存欄雞30萬只,其中存欄雞苗5萬只,每個月出欄雞蛋150噸。
在養殖路上,騰新萍與丈夫張曙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從之前的小打小鬧發展到今天如此龐大的規模,騰新萍深有感觸地說:“若不是團黨委的大力支持,我也不會取得今天這么好的效益。”
2011年11月1日6.0級地震,徹底顛覆了騰新萍的養殖生涯,之前她只有100多平方的養殖房,一年只能養500到1000只雞,隨著養殖經驗的不斷積累,她開始孵小雞,到市場上賣雞苗,再到后來專門養蛋雞,一邊賣雞蛋一邊賣雞苗,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已經是很好的收入了。
由于團場進行大規劃,要求居民區和養殖區必須分開,搞養殖的居民必須遷移到養殖區。
騰新萍在團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將養雞場搬遷到了伊犁河邊養殖區,剛開始她只要了兩幢圈。由于團場鼓勵職工群眾積極加入六大園區,團場出臺優惠政策,對園區進行三通一平,騰新萍見有如此好的優惠政策,于是她便一口氣建了8幢圈,共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2013年她又從別人的手里接過來一幢圈,更加壯大了她的養殖規模。
2014年團黨委又把四師精準扶貧開發項目與騰新萍進行了接洽。騰新萍認為,精準扶貧項目不僅使團場無勞動力人員能有收入,且能帶動自己的產業發展,凡是在養殖基地通過貸款入股的貧困戶,每戶4萬元的貸款每年按本金的16%分紅,43戶特困戶每人每年可分得紅利6400元。此項工作不僅使她自己的養殖產業不斷做大做強,還帶動少數民族致富,在團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又新建一座10萬羽養殖場,2015年養殖規模達到了30萬羽。
為了使雇工們能夠安心地在此干好工作,騰新萍還把自己的一座庫房騰出一大半來,用來給他們聚會或交友,逢年過節還可以在那里聚餐,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的節假日,她都給工人們發放加班工資。
工人們無論是生產上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她都盡力去解決,有的工人因患急病,沒錢看病時,騰新萍急他們之所急,自己先拿出錢,幫他們墊著,等他們經濟緩過來的時候再還給她。有時工人們遇到緊急情況,她不僅幫他們出錢,還讓丈夫出人出車,幫助工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因此有的工人已在她那里干了三年了,仍然死心踏地地愿意在她那里打工。
騰新萍不僅是一個會干事創業的女能人,還是一個會持家的主婦,她雇來的工人,每人都有固定的崗位,喂食的喂食,撿蛋的蛋,粉料的粉料,分工明確,從來沒有發生過用工混亂的現象。現在的騰新萍不僅是富甲一方的養殖帶頭人,也是該團少數民族多元增收的幫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