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康
如何做好工會保障工作
□李???/p>
工會保障工作在工會全局工作中處于基礎性地位。通俗來說,就是保障職工有工作干,干了工作有錢拿,五大保險都參加,困難職工有飯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工會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強政策參與。加強對就業形勢的分析研判,發揮工會作為就業和職業培訓領導小組成員的作用,積極建言獻策,協助黨政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國家、兵團的就業政策,進一步推動積極就業政策的完善和落實。二是要加強就業培訓。要以農牧團場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做大做強“工會就業創業援助月”、“技能培訓促就業行動”、“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行動”等工會就業品牌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好“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科技之冬”等促就業活動。三是要加強創業扶持。突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主題,開展工會小額貸款、創業培訓,積極參與打造創業就業示范基地、創業園區。積極扶持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農牧團場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開辦創業項目,注重從援疆省市引進名優特產品和民營企業產業項目,并建立新疆名優特產品在援疆省市銷售渠道,帶動職工就業創業,加強勞動就業培訓,支持、引導和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
收入是民生之源。工會要積極參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參與規范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
貼制度、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健全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改革和政策制定。推動企業建立完善以勞動技能、勞動強度、勞動條件、勞動成果等多重因素為依據的分配制度,在收入分配中提高勞動要素的比重。
以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為重點,推動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會保險源頭參與,參與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住房保障制度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大社會保險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督促企業、職工依法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開展職工醫療(大病)互助活動,作為國家社會保障體系重要補充、實現有效銜接。及時掌握企業用工、參保等情況,協助有關部門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依法開展社會監督,保障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權益。
一是要積極爭取黨政賦予資源手段,推動把幫扶服務工作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參與有關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研究與制定,推動將經工會認定的困難職工納入各項社會救助政策覆蓋范圍。二是加大工會幫扶力度。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通過工會加大投入、社會捐助等多種方式擴大資金來源,嚴格幫扶資金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全面實施銀行卡發放資金,提高幫扶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幫扶中心建設,突出幫扶職能,穩妥擴大服務項目,切實保障困難職工家庭基本生活,努力實現精準幫扶、公平救助。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困難職工檔案和幫扶信息動態管理。深入開展送溫暖、金秋助學、陽光就業等富有工會特色的幫扶活動。
農民工隊伍是兵團建設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要配合有關部門規范農民工的勞動用工管理,配合人社部門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筑企業和農業用工為重點的單位開展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春暖行動”,推廣使用兵團簡易勞動合同文本,明確約定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勞動報酬、支付方式等內容并嚴格履行。配合人社部門,推動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和按月核算農民工工資制度的建立。二是要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報酬權益。以貫徹落實《兵團辦公廳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新兵辦發[2016]48號)為契機,推動企業工資支付責任和清償欠薪責任的落實,推動企業工資支付監控機制、工資保證金制度、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制度、聯合懲戒欠薪失信企業機制、施工現場維權信息公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是要推動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配合有關部門擴大農民工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推動解決農民工在參保險種、繳費基數、欠費補償等方面遇到的問題,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的農民工應保盡保。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兵團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推進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各級工會保障工作干部要熟悉涉及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法律法規政策,提高推動“制度保障”的專業化水準。加強對基層工會保障工作干部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開展參與、協調、協商和維權活動的能力,提高他們幫扶和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切實做好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各項“規定動作”。充分尊重基層和職工群眾的首創精神,及時發掘、推廣典型經驗和最佳實踐,建立保障工作基層聯系點,以點帶面推動工作的深化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