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企業勞動爭議調解是由我國勞動立法規定的一種企業內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它在企業職工代表大會領導下,在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指導下,通過推選等方式產生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依照國家法律、政策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遵循一定原則,調解處理本企業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協調和促進企業勞動關系的良性發展。
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具有三個主要特征:
1.群眾性。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既不是司法、仲裁機構,也不是行政機關,而是在職工代表大會領導下,依法成立的專門處理勞動爭議的職工群眾性調解組織。它的組織成分及其調解活動。不僅建立在廣泛的職工群眾基礎之上,而且需要職工群眾的直接參與。
2.自治性。社會主義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確立了勞動者的國家主人翁地位,決定了人民群眾可以依照國家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企業內部事務。因此,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制度是企業民主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企業內部職工群眾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途徑。企業調解委員會依法獨立調解勞動爭議,不受個人、企業行政和企業外其它組織的干預,具有自治屬性。
3.非訴訟性。企業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審判活動不同,調解活動參加人不具有訴訟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調解活動沒有嚴格詳盡的法定程序,調解委員會沒有對勞動爭議的強制處理權,經調解達成的協議沒有法律強制力保證,調解委員會也不能強制當事人執行,屬于一種訴訟外調解制度。
我國現行調解制度比較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與法院調解、仲裁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相比較,其調解的基本特征相同,都必須在自愿的基礎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堅持說服教育、民主協商的方式,排解爭議。但是,它們在調解的主體、任務和效力等方面又有區別:
1.主持調解的主體不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是由該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和調解人員主持.法院調解是由審案的合議庭或審判員主持,仲裁調解是由仲裁委員會、仲裁庭或仲裁員主持,行政調解由國家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主持,人民調解由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
2.調解的任務不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本企業內企業行政與職工之間發生的各類勞動爭議.法院調解處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刑事案件。目前,各種仲裁制度在我國發展很快,由國家立法規定的幾類主要仲裁制度,有勞動爭議仲裁、經濟合同仲裁、對外經濟貿易仲裁、海事仲裁、技術合同仲裁等,按照法定權限可以分為調解勞動爭議、國內經濟糾紛、對外經濟合作中的爭議、海事爭議、技術合同爭議等。行政調解是各部門或主管機關對隸屬單位成員,以及管理權限范圍內的糾紛進行調解,主要是調解一些經濟、民事和勞動糾紛:人民調解的主要任務是調解一般民事糾紛、經濟糾紛以及輕微刑事案件。
3.調解的效力不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屬于訴訟外調解,當事人所達成的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主要依靠當事人之間的承諾、信任,以及道德規范的約束,依靠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反悔的,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主管機關申訴、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調解屬于訴訟內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其執行受到國家強制力保證。并且,當事人不得再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訴 (離婚案件除外),或者上訴。仲裁調解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按國家立法確立的仲裁制度,例如勞動爭議仲裁、經濟合同仲裁等。生效的調解書與仲裁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仲裁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以后。當事人不得就同一爭議要求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當事人不執行的,另一方事當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另一類是按部門和地方規定設立的仲裁制度,例如人事仲裁、消費者權益仲裁,仲裁調解書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引起強制執行的后果。
勞動爭議調解的工作原則,是每個勞動爭議調解員在調解勞動爭議糾紛中所必須遵守的活動準則。它是勞動勞動爭議調解工作長期積累的經驗總結。體現了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性質和特點。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三條對勞動爭議調解的基本原則作了規定,明確解決勞動爭議.應當遵守下列原則:
1.事實清楚原則;
2.遵循、自愿合法、公正、及時、著重調解的原則;
3.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依上述規定,并結合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的做法??蓪趧訝幾h調解的工作原則概括為自愿原則、公正原則、合法原則、合情合理原則、尊重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
欄目責編: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