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亮
我
——我——我
□侯文亮
過去的“我”在河南,2012年7月25日乘坐西行的列車轉至十二師頭屯河農場。
像普通的農村孩子一樣,我出生在河南省林州市一個普通的鄉村家庭。偏僻談不上,距縣城不到20公里,公交車哪一年開通的早已不記得,只記得從我上高中時去縣城坐車已不成問題。現在,回家的機會少了,乘坐鄉村巴士的機會屈指可數。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實踐證明,事實確實如此。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快樂的回憶,而那回憶是真實的、存在過的、獨一無二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可能人從出生就有登高望遠的本能或欲望,“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總是好的。父母養育了我,與連綿不斷的大山一起,陪伴著我從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直到大學畢業。因為工作的原因,每年回家探親的次數越來越少。即使如此,它帶給我的是滿滿的美好的童年回憶,落葉歸根時我將與它同在。
現在的“我”在新疆,近兩年的教書育人時光,回想起來,挺懷念的,當然我也不后悔當初的選擇。人總是要嘗試多樣的生活,要不然枉來世間一回。現在,我已經在新的崗位上工作兩年有余,從剛開始的一無所知、手忙腳亂到現在的駕輕就熟,2016年工作任務又出現新的更大的變化,雖然感覺心力憔悴,但是自己依然在努力地做,我可不想在一事無成時就輕言放棄。俗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也一直堅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胸懷天地方能縱橫四海,著眼于未來方能鑄就成功。
將來的“我”在遠方,自即刻起至遙遠的未來,人在路上,心在遠方。大學時曾經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夠像電影《轉山》中的小伙子一樣,為了騎行夢而獨自闖川藏線。我不是夢想家,也不是幻想家,我是十足的現實主義者。但誰說活在當下的我不可以由匪夷所思的沖動想法,哪一個流浪者或瘋狂者對自己的出行是有說得清楚的理由的?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每個人都有向往自由、追求自由、奢望自由的權利,哪怕只是心中一霎那的閃現,哪怕只是在困惑無助時被逼無奈時瘋狂的妄想。自由是什么?不是簡單地拋棄工作更不是無所顧忌地流浪天涯,自由是工作和生活可以達到黃金比例的協調和配合,像水乳交融一樣,可以渾然一體。
誰也不能預知未來,但我可以想象未來,海市蜃樓也好,空中樓閣也罷,借用馬云先生說的一句話: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