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平
真誠付出 笑對生活
□牛小平
王平,男,生于1966年,是十二師三坪農場三社區一名普通的職工。1984年年僅 18歲的王平在三坪農場皮革廠參加工作,1991年與家住昌吉大西渠的賢惠貌美的姑娘穆曉娟喜結良緣,因為廠子離家遠,夫妻兩個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雖然有些辛苦,日子依然過得愉快而充實,可是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啟,他們便遭遇了命運中的不測。
1993年11月的一天王平永遠記得,天陰沉沉,下著小雪,下班騎車回家,剛剛出廠區不遠,他們夫妻倆被車撞了,所幸的是入院診斷后妻子輕微腦震蕩,而王平右腿骨折。出車禍后,單位積極籌錢為他們治療。在經過療養后,王平落下了三級殘疾。
生性樂觀的王平卻并沒有被磨難嚇倒,他用平和的心態笑對生活,他被安排到廠區當門衛。1996年妻子下崗了,而當時自己的工資每月僅有140元,那個時候女兒剛剛1歲半,需要有人照顧,生活要繼續怎么辦,為了以后生活的方便,王平向單位申請在頭屯街蓋了兩間磚房,在生活的困境中,夫妻倆商量后就決定利用家在路邊的優勢開商店。當時他們就用手頭僅有的500元錢開始進貨,靠滾動式運作,商店運行到現在已有20年了,一路走來也就靠這個商店,家里的衣食住行全有了保證,而讓他們引以為自豪的是,僅靠這個商店他們不僅還清了建房時所有的欠款,還支付了女兒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費用。在經營中,他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既有商業頭腦,又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才干,還積極參加農場組織的餐飲培訓,提高了廚藝水平。
飲水思源,他們愿意為家鄉貢獻自己微薄之力。在農場組織的多種捐款活動中,關鍵時刻,王平積極主動捐款,支援災區建設,幫助他人。用他的話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組織幫我度過了難關,是我身邊的人情溫暖了我,我要感恩他人,回報社會。王平經常講:雖然我的商店規模有限,但我本人十分愿意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社區搞衛生,哪里最臟那里就有他的身影;綠化植樹,他扛著草繩捆扎的樹苗來來回回為大家運送;王平的妻子穆曉娟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她體貼關心丈夫,依然用她柔弱的雙肩挑起這個家庭的重擔,默默無聞的付出贏得了妻子的愛。讓穆曉娟自豪的是,他們還有一個非常懂事的女兒,穆曉娟說女兒從小學到大學本科,沒有花過家里多少錢,女兒從不向家里要零花錢,品學兼優拿過很多獎,大學的時候她把獎學金打到飯卡里,幫助父母分擔困難。這是一個和美的家庭,盡管有許多困難,但是他們靠自身的勤勉、奮斗,建立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成為大家眼里的最美家庭。
“一個容易滿足的人,取得成功的時候,他會得意地停下來欣賞風景;一個充滿前進動力的人,攀上一座高峰時,他會仰望另一座更高的山峰”。王平夫妻一邊經營自己的家庭商店,一邊工作,生活過得平穩而安樂,這并沒有讓王平沾沾自喜。三坪新城區建設,高樓聳立,商業門面比比皆是,他又把目標定向更高更遠的前方,他的想法是開一個大型超市,賣品種更多的商品。只有這樣,在未來的生活中才能越走越遠,讓自己的商店走上更廣闊的天地。
不懈的努力,讓王平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也得到了單位和職工的認可。社區也給予他很多關懷和支持,多次看望和慰問他,幫助他解決實際困難,這更讓王平深切體會到社區對殘疾人的信任和重視,更堅定了他努力生活的決心和勇氣。他身殘志不殘,他帶給妻子和女兒的是溫馨的生活和滿滿的快樂。
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夫妻恩愛、家庭和睦。走進這個家,你首先感覺到的是一種溫馨,包容著濃濃的親情。幸福就在這個普通人家里。他們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們還要盡好社會中一員的責任,在這個家里,他們又把最深情的關愛傳達給對方。幸福在哪里,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它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它是需要用一顆責任心來守護的,幸福是需要用心去經營的。□
欄目責編: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