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人語
幾天前,央視的一個節目里播出美國姑娘黃小貓嫁給沈陽小伙的新聞,令人感動不說,其“內幕”還讓我汗顏無比。
黃小貓美麗大方,其父親是美國一所大學里的教授,其家境在美國無疑是吃穿不愁的中產階級,但黃小貓為了愛情,心甘情愿嫁給了“一窮二白”的相戀幾年的男友。就憑黃小貓重情重義的舉動我必須給她點若干個贊。
更令我欽佩這位美國姑娘的是,她對著電視鏡頭,落落大方地承認自己佩戴的“耳環”僅值兩元人民幣。再有,中國女人對包向來“情有獨鐘”,動輒幾百上千元買一個包,而黃小貓買包不超過20元人民幣。而她結婚的婚房竟是租的—一個家境殷實的老外,對待自己如此“吝嗇”,而她的解釋就是:“我不看重物質,只要他對我好就心滿意足了。”
老外的擇偶和價值觀確實給我們上了一課。
(江蘇省東臺市 朱霆)
筆者和幾個人最近議論誰是最丑陋人這個話題時,有如下話語 —
人性的弱點或劣質每個人都會存在,用不著懷疑。雖然人和人不同,階級或階層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但人之自然屬性并無多大差異;而人在后天形成的社會屬性,這種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弱點或劣質,其實也沒有太大差別。重要的在于環境條件,在于人之道德修養等。有人說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壞,則完全是站在富人和統治者立場上的階級偏見。如果說中國最丑陋的人是哪一種,我以為除了把權力作為資本的人,就是那些利用非法手段掠奪勞動者的果實暴富的人了。
(山東清遠市唐春祥)
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簡政放權十分重視,這也是在踐行為人民服務。因此,人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從中央到省市多次下放各類審批權限,這對提高政府機關行政效率、方便群眾辦事起到了很好作用。但個別地方卻我行我素,不是積極地落實上級有關放權的政策和規定,還在那里“抱殘守缺”,不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利。最近,筆者就碰到一件事:在辦理相關事情時,對方讓筆者提供證明父母和筆者的關系,否則什么事情也辦不了。以前曾出過什么證件可以證明“我媽是我媽”的尷尬。其實,必要的程序和手續該辦還得辦,但那些模棱兩可、辦不辦都行的事情,為什么就不能舍棄呢?說白了就是一個權字,有些人不想放棄手中可以為自己撈到好處的權利,而表面上還要找到些許不放棄的理由。
由此看來,簡政放權還不能說一句取得了很大成績,關鍵看實際效果,對那些至今還在“執迷不悟”、該放的權不放,一要懲戒當事者,二要對其領導追責。
(內蒙古赤峰市 郭白 )
網絡傳媒的興盛與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傳統媒體往往是“一家之言”,讀者或觀眾只能被動地讀和看,與“我”有距離;而網絡傳媒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這就是所謂“跟帖”、“圍觀”、“熱評”等等。因為網絡傳媒中能“有我”,能體現出“我”,所以網絡傳媒或者新媒體才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人活在世上,不僅僅只是為了“活著”,而是要活的好,而且要活出質量。人要活好、活出質量,也不僅僅是吃好、穿好、住得好,最關鍵的要活得輕松、自由、幸福。人要想活得輕松、自由、幸福,首先要看人們是不是在法律框架內,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也就是說,有沒有“我”提出訴求的平臺,讓不讓“我”說話。網絡傳媒或者新媒體有這個技術功能,因此它火了起來。
網絡傳媒的興盛,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標志;能否在法律框架內讓人們在網絡傳媒中自由表達,是一個國家進步和文明的標簽。
如果網絡傳媒非常發達,在管理上卻是舊的思維和舊的管理模式,這無異于車老板搖著鞭子趕汽車走,這樣不僅會鬧出很多笑話,也會適得其反。
網絡傳媒的興盛,使每個人手中都有了能大聲說話的“麥克風”,這樣不僅增加了社會的透明度,也成了民間百姓與社會管理者溝通的渠道。如果社會管理者用好這條渠道,使之暢通無阻,不僅會大大地增加社會的和諧氣氛,而且會對社會管理者的調整和完善管理大有好處。
如果有人在這本該暢通的渠道上設卡,無異于在民間百姓與社會管理者之間設置障礙。這樣網絡傳媒就會失去其參與性和互動性特征和特長,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上下脫節,對社會造成傷害,后患無窮。
(遼寧沈陽市 閻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