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
勤勞節儉才是持家的本領
□文華
自小受父母影響長大的我,總也忘不了父母的一句箴言:體力上的累是累不死人的,然而精神上的累卻會累出毛病來。因此,必須放掉那些困惑自我的精神包袱,負擔少了,也就能在生活中實現自我。
上世紀七十年代時國家物資嚴重匱乏,對于家庭人口多,生活條件差的一家6口人來說,按照每月的定量口糧都要斷近半個月的糧食。為了不讓我們正在成長中的孩子餓肚子,父母親就想辦法把細糧換成粗糧對付著。還記得1972年時一公斤大米可以換3公斤包谷面,父母親常態化以身作則,下班后再累都要在門前辛勤開墾的小菜園里侍弄菜地,家里小院里喂一些雞鴨兔解決家庭生活窘境,使一家人能快樂生活。
父母親帶動我們全家人共同攻堅克難,在穿著衣褲上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我們兄妹在學校里的作業本也總是用完了之后,打完草稿才舍得扔掉,從不浪費。家庭長期勤勞節儉過日子的本領,讓我們耳濡目染,銘記過苦日子時父母常說的“力氣是個怪,今天用了明天來。”“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不當家,不知鹽米貴。”“吃不窮,穿不窮,不會計劃一輩子窮。”“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掙錢猶如針挑土,花錢好似水沖沙。”等一些民間諺語。既讓我們養成了儉樸謙恭的好習慣,又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鍛煉了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能力。
如今,市場經濟時代,國家繁榮昌盛,物質生活條件十分優越,可我的家庭卻由于經濟條件的局限,不能達到很好。但從小養成了勤勞節儉的好習慣,我承傳父母的精神實現自我。采取了創業創新的辦法和妻子購買了一座溫室蔬菜大棚,用多元增收來實現依法勤勞致富。父母言傳身教的持家本領,使我們即便是遇到任何家庭上的生活困難及人生挫折,都能勇敢應對擔當,將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