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溫暖聲音
□本刊編輯部
“各級工會要充分認識做好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和農民工入會服務工作對于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引導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積極支持和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包括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同步進入小康發揮積極作用?!?月12日,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在工會系統進一步做好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入會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全總提出采取“四個一批”(即針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職工,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提供創業援助等方式,以就業創業解困脫困一批;針對因企業欠繳社會保險費或沒有落實相關社保待遇的困難職工,推動將其納入國家社會保險制度覆蓋一批;針對因病致困返困的困難職工,推動將其納入大病保險和醫療互助保險保障一批;針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職工,通過社會救助兜底一批。)措施開展分類幫扶。“精準”將貫穿困難職工脫困和農民工入會服務全過程。
結構性改革會給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生產生活帶來新的問題。對此,全總要求各級工會及時了解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經營困難企業和兼并重組、破產清算企業中的職工生活困難問題,加大保障幫扶力度,進一步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廣大職工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農民工是我國職工隊伍的新生力量,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是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繼2015年提出確保農民工入會數量和服務質量實現雙提升目標后,全總再次提出要集中力量突破入會難點,把開發區(工業園區)、建筑業、物流(快遞)業、家庭服務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作為組建重點,把解決勞務公司建會難作為重要突破口,填補空白、消除“死角”,吸引更多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要讓改革開放的成果全民共享,讓農民工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李玉賦最后要求,各級工會要強化組織領導,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加強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的思想教育,把推進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和農民工入會服務工作與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改進工作作風結合起來,與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深入基層,深入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群體,加強分類指導,推動解決問題,努力打造廉潔工程和民心工程,讓廣大職工切實感到工會組織是真正的“職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