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臻年
養殖場上的“女人花”
□錢臻年
她外表樸實無華,是一位堅韌、剛強,富有膽識和氣魄風范的女性。經過幾年的打拼,她固定資產達100多萬元,年收入都在50萬元,她就是二師二十七團十連養殖戶褚瑞芬。
2004年,在兵、師、團政策的扶持下,褚瑞芬和丈夫開始著手從事養豬事業。從起初的108頭發展到如今的3000多頭,養殖場發展到3000平米,每年收益將近四五十萬元。
提起養豬,褚瑞芬告訴筆者,當初就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而且困難重重,缺資金、少設備、沒技術,僅有的是褚瑞芬自強不息的決心。事業起步,她拿出了家里全部存款,還向親朋好友借了5萬元用做周轉資金,開始了自己養豬夢想。
2006年,褚瑞芬向團工會申請了30萬元小額貼息貸款,修建了9座占
地100余畝養豬設施廠房,并引進了108頭生育母豬和育肥豬,一心一意干起了養豬事業。在這過程中,她邊干邊學,不懂就向別人請教,為創業奠定了發展基礎。
就在她養豬事業起步的時候,遇到了困難,規模大了,管理就要跟得上,可是對于一個事業剛起步,又缺乏經驗的養殖戶來講,談何容易,一年下來,盡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是在經濟收入上沒有起色。面對眼前困難,褚瑞芬沒有氣餒,而是鼓足了信心,全力尋找致富的點子。團里舉辦的各類養殖技術培訓班、外出學習交流會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還自費訂閱了10多種畜牧養殖報刊雜志,邊學邊用,很快,她就掌握了繁育、飼料配方、疫病防治等養殖關鍵技術環節。
2010年,褚瑞芬夫婦又利用團小額貼息貸款優惠政策,擴大養殖規模,投資70多萬元,從北疆先后引進了杜洛克、長白、約克等新品系進行繁育養殖,她不分白天、黑夜穿梭在豬舍里,精心飼養。為提高生豬肉質品質,她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了一套科學飼料配方技術,她養殖的生豬品系因瘦肉率高、口感鮮嫩,被甘肅、西藏等城市客戶搶訂一空,一頭生豬就能掙四五百元。
創業的腳步是艱辛的、永不停息的。9年來,褚瑞芬時刻以“自信、拼搏”的精神鞭策自己,不斷改進養殖方法,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不斷開拓市場,令許多男同胞自嘆弗如。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這是褚瑞芬信奉的做人準則。如今,連隊誰要是在養殖方面遇到困難,她就主動伸出援手,經常無償向群眾傳授科學養豬技術,為周邊養豬戶提供豬苗,在她的帶動下,該團養豬戶已達百余戶,連隊有4戶職工在她的熱心幫助下,養豬達到800頭,每戶平均增收3萬元。褚瑞芬也被師團工會評為“巾幗致富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欄目責編: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