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金花 裴小琴
天山深處綻放的雪蓮花
□冉金花 裴小琴
十三師紅星一場紅橋社區居民葉迎春是一個很平凡的女人,30年來,她悉心照料家中父母四親和多病的丈夫及乖巧的女兒,以自己的言行詮釋了“愛”的內涵,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尊老愛幼”的贊歌,被當地人稱之東天山深處綻放的雪蓮花。
1990年她和丈夫結婚了,因丈夫是獨生子婚后也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這一住就是20多年。
1993年的一天,她的婆婆因騎車不慎摔斷了胳臂,整整一百天不能活動。她既要上班還要照顧婆婆,洗衣做飯,無微不至。
2011年丈夫在外地學習,婆婆又一次把胳膊摔脫臼了,她馬上帶著婆婆去醫院掛號拍片子接好了,婆婆感動得說咱們多虧有你呀。
她的丈夫在一場水電站工作,工作非常繁忙,家務活全都由她承擔了。
2000年丈夫在一次工作中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經初步檢查是腎炎。她陪同丈夫到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要一周才能出來,因為當時孩子才4歲,加上她又是會計怕耽誤單位工作,她就趕回哈密,沒想到她剛到哈密的當晚醫院就打了電話說丈夫因做穿刺腎大出血生命垂危,接到丈夫的病危通知她立即帶上孩子和婆婆連夜趕往醫院,在醫院照顧丈夫十幾天,天天端屎端尿喂飯喂水,心里難受但在丈夫面前還要裝笑臉安慰他,住了二十幾天病情穩定以后出院回到了家。到家以后丈夫心情一直不好,認為自己是治不好的癌癥,喪失信心,她就鼓勵他安慰他,后來她就多方打聽說有一個老中醫看這個病不錯,她們就抱著試試的想法去了,老中醫告訴她們這個病他可以治,但要長期吃藥需要3到5年時間并且費用很高你們考慮一下。她當時就說只要可以治好丈夫的病,她就是砸鍋賣鐵都愿意,她不愿意失去丈夫更不愿意孩子失去父親。
吃中藥醫生說需要十幾種藥引子,為了找夠這些藥引子她四處尋找,發動娘家人、親戚朋友幫忙終于找齊了,去醫生那抓藥每次只能開半個月的藥。她每次都陪丈夫去拿藥,接下來就是按醫生要求給丈夫把藥引子配好裝入一個個小袋里,每次拿一袋給他熬上藥,一年沒有間斷一天,就這樣熬了整整四年,而且中醫講究吃藥時間,每天早飯前一小時吃藥,她就早早起床給他把藥溫熱送到床邊叫醒他吃藥,吃完藥他再躺一會,她就開始做家務做早飯,一小時以后再叫他起床吃飯,由于他身體不好,還要按醫生要求要多吃菜不能吃肉,她就想盡一切辦法做可口的飯菜,早上也一定讓他吃上新鮮菜。
在照顧丈夫的四年里她也沒放松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在2002年利用業余時間取得了自學考試的工業會計大專文憑,并在2003年經考試取得全國會計師中級資格。
丈夫在她精心照顧下身體日漸好轉,身體好了人心情也好,工作也積極上進,她們夫妻利用業余時間互相比學,他也在2004通過了全國注冊安全工程師的考試。
現在丈夫身體基本康復,但是飲食生活上還必須十分注意,飯菜必須少鹽清淡,她為此一日三餐盡量少放鹽保持清淡,她自己也逐漸適應了這樣的飲食習慣。平時她還是盡量少讓他干體力活,丈夫是個不善言談的人,他知道她對他的好,為他的付出,很感謝她。她認為夫妻就應該這樣,一方有難了,另一方就應該多付出,只有患難才能見真情。
2009年,她母親經檢查發現患有肺癌,她得知此事后萬分悲痛,母親養育了他們姐妹四人,作為家里老大她又肩負起照顧母親的重任,帶母親去看醫生,幫母親按摩減輕母親病痛,母親臨走的那一天早上她還給母親喂飯。
母親走了以后,由于弟妹們離家遠她又擔負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沒想到母親去世一年多,她唯一的弟弟由于工傷事故永遠離開了他們。這對她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想到這她就悲痛萬分,由于長期處于悲傷過度,體質差,得了中風,在醫院醫治半個月,沒有徹底好她就帶病堅持上班,落下了后遺癥。
2012年9月的一天,公公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她立刻和丈夫將老人送到醫院,又是掛號又是繳費將老人安頓在醫院住院,連續守護三天三夜。直到老人手術穩定后才回家休息,到了晚上醫院打電話說老人情況不好她又和丈夫及時趕到醫院看護老人,由于老人病情突發離世了,她痛苦萬分,畢竟公公和她們生活了20多年有了深厚的感情,還幫她照顧女兒這么多年,她能不難過嗎。
一個人承受著這么大的痛苦,但她不能倒下,婆婆70多歲身體不好一直都有病需要人照顧,父親70多歲又失去兒子不久,妹妹們離家遠,照顧不上,她還要照顧,還有女兒和丈夫都需要她,她堅強地擦干眼淚,繼續為這個家忙碌著。
作為家里的長女,她白天在單位上班,中午在父親家做飯,幫父親收拾家務安頓好以后,晚上回市區婆婆家陪伴和照顧婆婆,來回奔波,別人都說你這樣不辛苦嗎,她說不辛苦,父輩當初比我們辛苦百倍,現在生活好了,要讓他們多享享福,對于金錢她總是毫不吝惜,每當老人生病或家庭有困難的時候,她總是將姊妹們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
“生活這么好,我要讓自己的爸爸和婆婆好好生活,讓我們一家好好享受天倫之樂……”葉迎春面對深秋旭日微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