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廣發
不離不棄二十載
□潘廣發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他,曾經意氣風發;她,曾經端莊賢淑。他們選擇攜手終老,羨煞旁人。數十年后待到紅顏老去,她不幸癱瘓,生活無法自理,而他不放棄,用瘦弱的身體為她挺起一片藍天,這不是言情劇,而是發生在五師雙河市八十九團的真實故事。
每當不是雨雪的傍晚,在五師雙河市八十九團團部的大路上、生態園、街道邊,人們總會見到一位年近八旬的白發老人,瘦弱的身材,黝黑的皮膚,背略有些彎曲,推著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團部街邊散步,兩人有說有笑。這位老人是當地的一名機關退休干部名叫劉煥慶。就是這樣瘦弱的一位老人卻照顧自己癱瘓在床的妻子20余年,不離不棄,他的堅持和愛心令人為之稱道,在當地傳為佳話。
說起這對恩愛夫妻的故事,當地人都很感動。1963年劉煥慶中專畢業從山東支邊來新疆,在八十九團生產科從事農業技術工作,曾在連隊擔任過連長、機關擔任科長職務,于1995年退休。
1996年,不料老劉的妻子衣淑娟因高血壓病突發腦出血不幸患上了一種類風濕的怪病,失去了行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劉煥慶本人也患有糖尿病,兒子女兒均在外地工作,20年來,劉煥慶就承擔起照顧妻子的重擔。
多年來,劉煥慶老人也多次被團工會、社區黨支部等評為優秀黨員、道德模范家庭等榮譽。
一天,筆者同劉煥慶老人推著衣淑娟老人一同走進他們家中,看到老劉回到家里后,將衣淑娟老人慢慢扶到房屋中間的躺椅上坐下之后,劉煥慶老人立刻忙碌起來。他一邊忙著家務,一邊同筆者講述著與妻子一同走過的風風雨雨。
回憶中,一幅幅溫情的畫面在他腦海中浮現出來。是歲月鐫刻的波痕,是相互攙扶的慰藉,是執手相望的眷戀,更是兩情依依的永恒。
據劉煥慶老人說,六十年代初夫妻兩個從山東支邊來到八十九團工作,“那時候,她特別能干事,家里家外都操持得井井有條。”面向衣淑娟老人含笑道出年輕時的勤奮。
劉煥慶老人接著說,妻子得病以前我從不會做飯,到現在所有的家務都會做。為了每天讓妻子可以曬到太陽,我要從2樓將妻子背下樓去。可自己還有腰椎間盤突出,長期背上背下有時自己經常會腰腿疼痛難忍。
說到這里,劉煥慶老人從桌子上拿起一把木梳,一邊幫老伴梳理雪白的頭發,一邊自言自語地夸獎著老伴:“那時候,家里窮呀,上有老,下有小,三個孩子都等吃飯呢。”
老人停了停,放下手中的梳子,轉身看了看電飯鍋說:“帶她出去逛逛前,我就已經把米放進了電飯鍋,走了一圈回來,飯就煮好了,再炒一個菜,就能吃飯了。”
隨后,劉煥慶老人拿起一個長長的圍兜,輕輕系在愛人的脖子上。“自從20多年前,自己的愛人腦出血引發偏癱之后,一切都不能自理,自己退休后只能專心服侍她。”
“她受的苦讓我心里也不好受呀!”從老人的口述中筆者得知,自從家中幾個孩子們各自成家之后,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留下老兩口,每天,劉煥慶老人都要為妻子按摩、捶腿,推著輪椅四處走走,有時,還騎上電瓶車帶老伴上街“逛逛”。
“其實她的心里可明白著呢,每天都要叨叨著要忙這忙那,可心有余力不足呀。”此時,只見衣淑娟老人的頭微微揚起,用眼神瞄了一下老劉,嘴里在嘀咕著。“她這是在夸我呢!”劉煥慶老人笑著解釋道。
劉煥慶對老伴20年來如一日的照顧,也感動了周圍鄉鄰,當筆者問及老人的情況時,鄰居們都大為贊賞:“劉煥慶人心腸好,悉心照顧老伴真是全團難找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