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騰騰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
電視節目模板的法律保護
雍騰騰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電視節目模板就是一個節目的骨架,一個節目的基本運行按照模板構造,然而近些年來電視節目“撞臉”現象頻出,電視節目不僅類型風格類似,更有甚者連環節也相類似。對于電視節目模板我們應當如何去認定其法律性質,電視節目模板是否具有獨創性,它到底能不能被復制呢?它又是否屬于版權法所保護的范疇呢?對于電視節目模板給制作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包含了他們的創意和心血,我們又該如何給予其更好的保護呢?本文從對電視節目模板的三種法律保護模式討論入手,提出了一些關于完善我國對電視節目模板保護的建議。
關鍵詞:電視節目模板;著作權;侵權;法律保護
一、電視節目模板概述
近些年來,隨著《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和《奔跑吧兄弟》等電視綜藝節目的走紅,廣大觀眾都紛紛注意到這些節目都非我國本土的節目,大部分都是我國從國外的電視節目購買版權,然后再改編形成的國內的綜藝節目。這不禁引起了人們的思考,當各大電視臺都在紛紛購買國外電視節目的版權之時,他們到底在買什么?這個版權是否應當受到版權法的保護呢?
電視綜藝節目的火速走紅,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十分巨大。電視綜藝節目之所以會吸引觀眾的眼球,往往是因為該節目本身的設計引人入勝,這種設計又可以被稱作為電視節目的模板。電視節目的模板起源于創意,由一個又一個的創意疊加再加上些基本要素,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腳本,即創意的文字記錄,又被稱為紙上模板;制作和攝制;播放;然后才形成通常意義上的節目模板。關于電視節目模板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各個學者都持有不同的觀點。目前針對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作者協會下的定義存在很多的爭議,如中國政法大學的羅莉教授認為“電視節目模板起源于創意,是系列電視節目的框架,這一框架規定了該系列節目中包含的共同因素,可以但非必須同時包含每集節目之間的聯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孫移芳認為“電視節目模板是一系列具有相似性和連續性,且每集節目間具相對獨立性的節目制作框架,這一框架規定電視節目主角的行為,也給其留下自由的發揮空間”;石月平則認為“電視節目模板是指一個電視節目的整體框架和具體構成樣式”。
筆者認為每種學說都有一定的道理,筆者在此認為:電視節目模板是指電視節目的框架部分,是一個電視節目走向的基本設計,這個框架由多個要素有機結合而成,比如說各種的獨具一格的游戲,通過這個框架,觀眾能夠得知節目要表達的意思并與其他節目區分。
二、電視節目模板的可版權性
一個電視綜藝節目的走紅,許多電視節目的制作單位也紛紛炮制類似的節目,侵犯了原有電視節目制作單位的既得利益,該制作單位對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提請法律的保護,對此法律需要對電視節目模板的法律性質進行區分,電視節目模板應當由哪個法律來進行規范調整?電視節目模板是否屬于版權法所調整的范疇?
(一)電視節目模板是否屬于版權法上的表達
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①由此定義可以提煉出作品是一種獨創性的表達,而《著作權法》按照思想表達二分原則只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思想表達二分原則是版權法里特有的保護原則,它是指版權法僅對作品的表達進行保護,而不延及作品中的思想,其核心目的在于利益平衡。據此我們所要討論的就是電視節目模板是否算做作品,它是否具有獨創性,是一種表達還是思想。
在版權法中,思想觀念是指想法、概念、原則、客觀事實、創意、發明和發現、程序、工藝和方法等。因而版權法中的思想觀念,在含義上要比通常所說的思想觀念寬泛得多。電視節目模板的創造凝結了模板創作人的思想的結晶,一個節目的編排與組合都是制作單位經過深思熟慮的富有創造性的智力勞動的結果。在將電視節目模板的紙上想法拍攝錄制成成品過程中,制作人會往里面不斷的增添內容,會將一些具有獨創性的游戲通關策劃的形式充實進去,使得節目不斷的完善,從而構成一個節目所獨有的框架。
在此筆者認為電視節目模板不屬于思想的范疇。電視模板中的音樂、舞臺設計、口號等,應當算做是屬于思想的一種基本表達要素,如果將這些思想內容作為作品予以保護,將會造成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迫使其他的節目制作單位不斷的去尋求設計新的節目,這樣將會加大節目制作的成本,這非法經濟學所倡導的,容易造成一個節目制作組對該節目的變相壟斷,從而使得觀眾想要看到喜歡節目的難度增大。而對于電視模板中那些受保護的獨創性要素,比如具有獨創性的游戲,《跑男》里的“撕名牌”環節就是這個節目里的特色,這個應當予以保護。電視節目模板的糾紛一直不斷,最主要是源于對其定性不準。電視節目模板不僅僅是給節目制作人巨大的經濟效益,里面更是包含了眾多的具有獨創性的要素。雖然按照現在通行的法律規定電視節目模板不屬于版權法明確規定的保護對象,但是按照現在國際上通行做法,對于具有獨創性的表達是應當給予保護的。
(二)電視節目模板的獨創性
獨創性是作品能否受到版權法保護的必要條件,獨創性指作品由作者獨立構思而成,并非抄襲或篡改他人作品,且與他人已發表的作品相異。根據《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指南》,獨創性是就作品的表達而言,而不是體現作品所表達的思想,著作權法保護作品思想的表達,因此要求思想的表達具有獨創性,即要求作品的表達是作者自己智力活動的成果,并包含足夠的智力創作因素。②我國對于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創作性,對于普通人都能想到的,則就不具有獨創性,縱觀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電視綜藝節目,以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為例,在之前鬧的沸沸揚揚的抄襲風波里,引起眾多網友質疑的一個環節就是在明星嘉賓的身上綁了300顆氣球,節目里稱為“葡萄串”,這個環節的設定在許多的日本綜藝之中也有出現過。對此上海的律師李維世認為,在電視節目行業不具有獨創性的情形應當是這個行業里的普遍會出現的節目環節,如果多個節目里都不約而同的存在相同的環節,則這就不能算作具有獨創性。可見這個“普通人”應當是要求一定行業內的,如果這個行業的能都能輕易想到的東西,則這就不具有獨創性,這只是基本構成要素。
所以只要電視節目模板能夠達到最低限度的創作,里面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智力貢獻,我們就可以認定其具有獨創性。這樣的認定對于我國當下的電視行業發展相吻合,我國電視節目行業的發展正呈欣欣向榮之勢,最低限度的創作與激勵機制相對應,可以激勵更多的優秀綜藝節目的誕生,同時也保證基礎性的表達要素保留在公有領域,對于今后電視節目模板版權糾紛的案件降低法院的判斷難度。
(三)電視節目模板的可復制性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第2條關于作品的規定,我們知道作為“作品”應當具有以下幾個條件:屬于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是一種表達;具有獨創性;能以有形形式復制。
電視節目模板是可以被復制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從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電視節目模板的初級狀態是存在于腳本之上,這是一個紙上模板,這個時候模板是通過紙質來進行固定的;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通過制作將本來存在于紙上的模板變為立體的,再通過攝像機的錄制功能將節目模板通過有形形式固定下來;當電視節目模板制作完成后播放時,它又可以通過傳播媒介來進行傳播,通過媒介將其復制在電視節目上反反復復的播出。
而且版權法要求作品是具有可被復制或可被固定的狀態,故而只要電視節目模板有悖可以復制的可能性,并不要求實際已經被固定。只要一個電視節目的創意有實現的可能性,節目制作單位能夠將這個創意變成模板加以固定,我們說這就符合版權法對于作品的要求。
三、電視節目模板的法律保護模式分析
現在不論是世界上哪個國家對于電視節目模板的保護也沒有一部具體的成文法對其有所規定,不論是國際上的通行條約《TRIPS協定》還是國家間的雙邊條約,電視節目模板都是作為一種游離于法律之外的利益形式,各個國家或者國家之間對于電視節目模板的保護都在尋求一個較為完善的模式。縱觀各國的法律體制,現在共有以下幾種保護模式:
(一)著作權模式
對于電視節目模板的法律保護,法制體系較為完備的發達國家英國或者美國也并沒有正式出臺的成文法對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與保護。我國對于版權的保護是通過《著作權法》來予以規定的,在《著作權法》中通過第三條列舉式規定和第五條排除式規定,劃分了《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范圍,對于電視節目模板他它既沒有存在于法律明確規定給予保護的范圍也不存在于法律明確規定不予以保護的范圍。所以在電視節目模板爭議的案件之中法律適用成為了法官判案的一大難題。也正是因為法律適用存在爭議,如何對電視節目模板進行適度的保護,又該如何平衡當事人雙方的經濟利益關系,該如何滿足原告的訴求,這都成為了阻礙我國電視節目模板版權爭議案件通過司法渠道解決的原因。
提到國外電視節目模板的保護則不得不提這幾個典型案例,英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機會在敲門”、美國的廣播公司真人秀節目“幸存者”、荷蘭的真人秀“Big Brother”和巴西的真人秀“the Artist’s House”。在這些案子當中,有的法院未對電視節目模板的性質進行辨別,而是從是否“實質性”相似進行判斷,從其可以看出,外國法院對于電視節目模板的保護還是遵從于著作權的基本理念,堅持有獨創性的才為法律保護的范疇,防止有人惡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由此可見,如果要對電視節目模板通過版權法來保護,首先需要認定電視節目模板具有版權法所規定的作品的構成要件,電視節目模板不能屬于不受法律保護的思想領域范疇。往往在司法實務之中,法官為了裁判簡單會要求原告證明自己的電視節目模板不屬于思想領域,是可以受到法律保護的,然后法官再通過對法律的運用,將兩個電視節目進行比較,類推使用普通作品判斷是否侵權的標準,進行“實質性相似”的判斷,從而予以保護。
(二)商標權模式
有的學者認為我國對于電視節目模板的法律保護有通過《商標法》來進行,對此筆者持不同的觀點。引人關注的《緣來非誠勿擾》(原名《非誠勿擾》)商標侵權案,原告金某為自己的婚姻介紹機關在商標局注冊登記了“非誠勿擾”這個商標,后來江蘇衛視推出名稱相同的節目,原告金某認為其侵犯了自身利益,對江蘇衛視提起侵犯商標權的訴訟。這個案件之中的商標侵權也非是兩個節目之間的名稱之爭,而是節目制作組可能利用了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某些名稱詞匯作為節目名字,所構成的商標侵權。《商標法》所保護的是一個產品的商標,商標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在其生產、制造、加工、揀選或者經銷的商品上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務上采用的,用于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也就是說一個電視節目想要得到《商標法》的保護只能是將節目名稱注冊商標之后,以商標的形式獲得保護。電視節目模板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是一個節目的框架,節目名稱只是一個名字,是可以脫離模板而獨立存在的。在現實生活中,更常見的是有類似的節目,少有相似的節目名稱。故而筆者認為《商標法》保護的是注冊登記過的節目名稱而不是節目的模板。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模式
隨著電視產業的飛速發展,電視節目模板的作用已經不局限在文化領域,而是成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抄襲、模仿他人節目模板的侵權行為,正是一種擾亂電視節目市場秩序的行為,違背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所遵循的公平正義、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由于在許多大陸法系的國家,都對于版權法保護的對象做了限制性的規定,我們無法突破法律的規定,故而會最終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電視節目模板進行保護。只要經營者違反法律的規定,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就將其認定為不正當競爭。且在世界各國的司法實踐中,反不正當競爭法往往被用作其他法律的兜底條款來使用,尤其在知識產權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③
四、完善我國對電視節目模板保護的立法
我國電視節目的發展道路是以前期模仿為主,中期購買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比如《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后期原創綜藝節目。現在我國的電視節目行業正處于中期向后期的轉型時期,故而有網友笑稱我國的綜藝節目不是抄襲的就是購買的,并沒有自己本土的節目。隨著我國電視節目行業的逐漸成熟,也慢慢的會有較好的綜藝節目出現在觀眾面前,并慢慢走向國際電視市場,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要早些關注電視節目模板的維權問題。
電視節目模板類似于商業秘密,它是一個電視節目的框架,是一個電視節目能否吸引人的制勝關鍵。電視節目模板往往是以策劃的形式固定下來的,它是一個電視節目制作公司通過開會,公司內部成員不斷的改進形成的策劃,這是一個公司內部的商業文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商業活動方案,商業活動方案不受法律的保護,但是描述商業活動方案的文字資料算做作品。而文字資料能否是電視節目模板的一種呢?它不同于商業秘密的一點在于,可口可樂公司的配方是商業秘密,它是非公開的,電視節目模板的策劃在電視節目錄制播放后就向社會公眾公開了,可能社會公眾并沒有看到策劃的原版文件,但是看過節目之后就會了解到這個模板的大致樣子。而商業秘密是不通過《著作權法》來保護的。
就如同一碗美味菜肴,如果需要烹飪一道美味佳肴,往往會存在一個獨特的食譜,我們知道,單純的菜譜不受版權法保護。這個食譜如果具有其獨創的內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具有獨創性,并且食譜的草擬者給其賦予了許多獨特的設計,使得這個食譜不再是單純的我們所看到的普通食譜,這個時候食譜是受到版權法的保護的。
電視節目模板就是集商業活動方案和菜譜特色為一身的,電視節目模板具有巨大的潛在商業價值,它具有商業活動方案的商業性,但是它又不和商業秘密一樣是非公開的,要受到絕密保護的,電視節目模板的最終目的是制作節目播放,它最終是一個公開的形態,這種時候電視節目模板就類似于菜譜了。電視綜藝節目就是最后的美味佳肴,它的制作需要一個獨特的“食譜”,它里面會含有許多獨具特色的游戲設計,這個時候它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食譜”,它是具有獨創性的,需要由版權法來保護的對象。
故而筆者主張對于電視節目模板的保護應當以《著作權法》為主,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輔這樣的保護體系模式。
由于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對于保護的客體做了限制性的規定,我們無法突破法律的規定,故而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輔助性保護是較為合適的。只要經營者違反法律的規定,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就可以認定為不正當競爭。隨著電視產業的飛速發展,電視節目模板的作用已經不局限在文化領域,而是成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抄襲、模仿他人節目模板的侵權行為,正是一種擾亂電視節目市場秩序的行為,違背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所遵循的公平正義、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且在世界各國的司法實踐中,反不正當競爭法往往被用作其他法律的兜底條款來使用,尤其在知識產權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④
[注釋]
①<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第2條.
②劉卓拉.電視節目模板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
③李響.電視節目模板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
④李響.電視節目模板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
[參考文獻]
[1]馮曉青.著作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2]崔國斌.著作權法:原理與案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羅莉.電視節目模板的法律保護[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4).
[4]陳秋璠.電視節目模板的知識產權保護[EB/OL].江蘇法院網.www.jsfy.gov.cn,2013-9-13.
[5]<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第2條.
[6]劉卓拉.電視節目模板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
[7]李響.電視節目模板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3-0053-04
作者簡介:雍騰騰(1995-),女,漢族,江西萍鄉人,南昌大學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