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使養所愛馬,暴病死。公命人操刀解養馬者①,是時晏子侍前。左右執刀而進,晏子止之,而問于公曰:“敢問古時堯、舜支解人從何軀始?”公懼焉,遂止,曰:“以屬獄②。”晏子曰:“請數之,使自知其罪,然后致之獄。”公曰:“可。”晏子數之曰:“爾有三罪。公使汝養馬殺之,當死罪一也;又殺公之所最善馬③,當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馬之故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汝殺公馬,使怨積于百姓,兵弱于鄰國,汝當死罪三也。”令以屬獄。公喟然曰④:“赦之。”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注釋:
a 解:肢解。
b 屬:委托,囑咐。
c 善馬:良馬,好馬。
d 喟(kuì)然:長嘆。
大意:
齊景公讓馬夫喂養自己的愛馬,馬突然得病死掉了。景公大怒,命人拿刀肢解馬夫。當時,晏子正好侍奉于景公駕前,看見侍衛手持鋼刀進來,晏子阻止了侍衛,并問景公說:“敢問古時候堯、舜肢解活人,是從身體哪一部分開始的呢?”景公有些恐懼,于是下令不要肢解馬夫,說:“把他下獄治罪吧。”晏子說:“請讓我一一數說他的罪狀,讓他知道自己的罪過,然后再投下獄。”景公說:“可以。”晏子數說馬夫:“你有三大罪過:國君讓你養馬,你卻將馬養死,應當承擔一項死罪;你養死的是國君最喜愛的好馬,應當承擔第二項死罪;你使君主因一馬殺人,百姓們聽到后一定怨恨我們國君,諸侯們聽到后一定輕視我們國家,你養死國君馬匹,致使百姓積怨,軍隊弱于鄰國,這是你應當承擔的第三項死罪。”然后命令將馬夫下獄治罪。景公長嘆一聲,說:“赦免他吧。”
【點評】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齊國丞相晏嬰言行的書籍。晏嬰字仲,謚平,史稱晏子,是春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先后輔佐齊國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君主。晏嬰機智善辯,關心百姓,直言敢諫,治國有方,受到歷代政治家推崇,并留下許多有趣的歷史典故。
齊景公因愛馬死去,一怒之下,竟然要將馬夫肢解殺害,其兇殘暴虐、草菅人命,令人發指。但春秋戰國時期,君主愛畜甚于愛人者絕不僅齊景公一人,如衛懿公好鶴,居然讓鶴乘車享祿,同樣失盡民心。《孟子》所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的現象比比皆是。但身處亂世的先賢,卻明確提出要珍視百姓生命,不能以草芥視之。《論語》記載,孔子家中馬廄失火,孔子趕回家時,首先詢問有沒有人因為火災受傷,而沒有先問馬廄中的馬匹如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觀念。明智如晏子者也是如此,作為杰出的政治家,他深知人的生命之珍貴,亦深知因馬害人,必然喪失民心,因此欲擒故縱,婉言進諫,喚起了景公內心的一點良知,保住了馬夫的生命。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思想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傳承
弘揚。(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