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林泉 陳 麗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國25年老年人抑郁研究的內容分析
童林泉陳麗1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關鍵詞〕抑郁;內容分析
我國于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預計到2025年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將達到14.3%,2050年這一比例還將上升到26%〔1〕。調查表明全國老年人抑郁癥發病率達到6%~29.4%〔2〕。我國對老年抑郁的研究在數量和研究范圍上都有很大的進步,但還需要一個全面而精確的描述。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基于對信息在定性描述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比文獻計量法分析粒度更細的特點,能對資料進行更為準確的主觀分析〔3〕。本文總結老年人抑郁的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對研究傾向與發展趨勢進行梳理。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將中國CNKI數據庫作為研究工具,分別以檢索項 “題名”,檢索詞 “老年”,并含 “抑郁”,匹配方式 “精確”為依據,共檢索到樣本894篇,然后抽得樣本729篇(政策宣傳、新聞廣告、卷首語及不能被瀏覽和下載的文章等除外),時間跨度從198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25年。每篇文章只要結構完整都算作一個獨立的分析單元。
1.2信度分析和統計工具信度分析由兩個評判員對所抽取的文獻樣本進行評判,其中兩位評判員都同意納入評判的篇數為702篇,可得相互同意度K=2×共同同意的篇數702÷(甲評判過的篇數729+乙評判過的篇數729)≈0.963。信度R=評判員人數2×K÷〔1+(評判人員的人數2-1)×K〕=0.981,該研究信度說明本研究有效。
2結果
2.1文獻量逐年增加我國對老年抑郁的研究自1988年起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在1999年前每年發表的數量還只維持在2~3篇。1999年文章數量上升為6篇,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人口結構宣布進入老齡化的現實情況相符。此后數量呈平穩遞增態勢,2003年以后文獻數量增長迅猛。由2003年的 14篇增加到2004年的39篇,到2007年這一數量上漲至64篇,以后逐年遞增, 2012年達到112篇。
2.2研究方法比較單一使用調查法或測量法的共占總研究數量的46%(324篇),實驗法占44%(308篇),觀察法和檔案法及其他方法(文獻綜述、個案研究、發展研究、模擬等)只占10%(70篇),反映出對老年抑郁的研究還是以現狀描述和內在機制探索為主,研究方法還比較單一。
另外,這些研究所使用的抑郁篩查或診斷工具主要有: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36%,抑郁自評量表(SDS)35%,老年抑郁量表(GDS)使用率為17%,其他11%。這說明HAMD和SDS是目前老年抑郁篩查或診斷的主要工具,但HAMD在使用上存在評定標準劃分不清的情況,而SDS作為一種抑郁自評問卷,其作用是抑郁篩查而不是診斷〔4〕。此外,在對HAMD、SDS、GDS、Beck抑郁自評量表(BDI)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老年抑郁篩查和診斷存在使用不規范的問題〔5〕。
2.3研究對象以患者為主對老年人抑郁的研究以由軀體疾病或軀體障礙所引起的抑郁癥患者為關注重點,對普通老年人的研究很少。對軀體疾病或軀體障礙患者的研究達到了80%(564篇),單純以抑郁癥患者為對象的占15%,而以普通老年人為對象的只占5%(33篇)。在對作者所屬單位進行統計分析后也證實了這點,85%的文章來自醫療相關機構(602篇),13%來自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89篇),社會保障機構占2%(11篇)。不同的軀體疾病對抑郁確實存在影響且影響因子不同,如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腎衰竭、腦血管疾病和心肌梗死〔6〕對抑郁的影響因子逐漸遞增。但引起老年人抑郁的因素很復雜,應該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3方面綜合探討,比如同是高血壓患者,一般的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對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存在顯著性差異〔7〕。此外,對老年抑郁患者的配偶進行調查分析〔8〕也表明對 “非患者”的研究開始被重視。
2.4研究內容以影響因素分析和療效分析為主“現狀調查和影響因素分析”占54%(381篇),“抑郁療效探索”占44%(309篇)。說明歷年來老年抑郁研究重點考察抑郁的影響因素,同時對抑郁的治療也愈加重視。
已有文獻的抑郁影響因素可歸納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是否獨居、社會支持、文化程度、經濟狀況、日常生活能力、睡眠障礙、人際關系、是否在職、并發癥數目、疾病種類、病程、疾病的知情情況、家人的支持、自尊評價17個因素。并且這些因素之間存在交叉,應該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3方面綜合探討〔9〕,如有的研究提出病程對癌癥患者的抑郁無影響〔10〕,但會對高血壓患者的抑郁情緒產生影響〔7〕,可見病程是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對抑郁癥狀產生影響的〔11〕。有的研究認為高血壓患者的研究中性別、文化程度對抑郁的影響不顯著〔12〕,而另一些研究則認為女性和文化水平偏低的患者在抑郁水平上更高些〔7〕。
在抑郁療效探索方面更多以醫療手段效果探究為主。如以老年老鼠作為對象,在生理和神經系統層面探究原因時發現,海馬的功能障礙和胃腸激素分泌失調可能是抑郁的重要因素〔13,14〕。藥物作為治療抑郁的主要手段一直被廣泛關注,新型抗抑郁藥物成為老年抑郁治療中的一線藥,傳統三環藥物的使用量在逐年下降〔15〕。對歷年研究使用的藥物及藥物關注度進行整理依次為氟西汀(28%)、西酞普蘭(15%)、帕羅西丁(13%)、舍曲林(12%)、文拉法辛(8%)、米氮平(7%)、阿米替林(5%)、美利曲辛(4%)、中藥(4%)、其他藥物如度洛西丁和瑞美隆等(4%)。用心理手段對老年人抑郁效果探索的文章僅占13.7%,所涉及的心理治療模式可歸納為運動干預療法、安慰激勵式心理護理、心理早操、回憶治療、集體心理干預、社會心理學的健康信念模式、認知療法、音樂療法等方法,但以上心理手段概念籠統,步驟模糊且心理干預的實驗設計單一,干預方法的介紹缺乏可參考性,心理干預的效果評估上存在實驗污染等問題〔4〕。少數文章從心理學范式探究老年抑郁個體的信息加工模式〔16〕。
2.5研究重心向抑郁療效探索轉移研究重心的變化預示抑郁領域的研究走向和發展態勢,分析發現、現狀調查和影響因素分析及療效探索的變化是焦點,“現狀和影響因素分析”與“療效探索”有增長趨勢,且重心從“現狀和影響因素分析”向“療效探索”轉移。對老年抑郁的現狀和因素分析的文章整體呈上升趨勢并在1999、2004和2010年出現增長轉折點。醫療效果探究的發展趨勢和因素分析有很大的相似性,且這種相似性在2004年之后顯得更為明顯,而心理手段效果探究的變化趨勢則表現出一種互補的態勢。這說明對心理手段的關注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關注度逐年提高。
3建議
3.1探索有效的篩查工具和診斷標準現有研究在篩查工具和診斷標準上的不統一使得該領域的研究出現眾說紛紜的亂象,如GDS對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自評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17〕,但無法說明GDS可以作為所有老年抑郁的有效篩查和診斷工具。
3.2研究方法需要多樣化現有的研究主體現象是對老年人進行調查和測驗,而后用實驗法去驗證某種治療的效果,但調查法或測驗法與實驗法之間的關系是描述與實證的關系,彼此之間的不足并沒有橫向彌補,這對一個社會現象的研究是不全面的,所以應該增加其他研究方法對該領域的涉及。
3.3關注“非患者”老年人健康自評差是空巢老年抑郁癥患病率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18〕,顯然軀體因素不是唯一因素,而且隨著醫療手段的不斷發展和醫療保障的完善,軀體問題在老年抑郁上的影響作用在減少,但老年人抑郁的現象并沒有相應減少,說明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在不斷凸顯?!胺腔颊摺睂⒊蔀橐钟羟榫w感染者的主要受眾,所以對于“非患者”的關注及其他因素進行詳盡的探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3.4探究應更具區別性和針對性疾病、社會支持、文化程度、經濟等因素是影響老年人和健康成年人抑郁的共同因素,區別老年人與中青年人在疾病種類、社會支持偏向、經濟效能等因素的差異是老年抑郁研究的關鍵。此外,在結合老年人的社會、心理、生理系統三者探究老年抑郁的同時也應分別對這3個部分做有針對性的深入探究。如針對藥物中藥效和單價兩個因素探究氯丙咪嗪、文拉法辛、氟西汀及瑞美隆4種不同藥物對抑郁治療的性價比〔19〕,從而對抑郁用藥最佳方案進行探討。相比之下心理治療的針對性則不夠,心理干預或心理治療作為一種重要手段應該有更為嚴謹的實驗設計和更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
4參考文獻
1許加明.城市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5-8.
2張雄,鐘玉濤.高寒地區老年抑郁癥狀心理社會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吉林醫學,2011;32(8):1522-3.
3王亮亮,彭曉東.國內外管理科學學科發展趨勢研究——基于內容分析方法〔J〕.科學學研究,2007;25(5):959-63.
4戴必兵,李娟,吳振云.我國老年抑郁心理干預研究的方法學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6):851-4.
5牛亞南,李娟.我國老年抑郁篩查工具及流行病學研究述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0):14-7.
6任素琴,李金梅,趙黎明,等.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5;5(3):5-7.
7張春萍,林梅蘭,周瑾.老年高血壓患者抑郁因素分析與護理干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6):62-3.
8宋培華,王華麗,李霞,等.老年抑郁患者配偶生活質量及其初步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234-7.
9賈龍,官鐵宇,唐孝龍,等.不同運動干預對老年婦女抑郁焦慮情緒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2012;34(3):75-7.
10苗天愛,王功朝.老年癌癥患者的抑郁狀態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22-5.
11丁守鑾,崔才三,王潔貞,等.老年大學學員抑郁癥狀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2000;38(3):334-5.
12王淑玲.老年高血壓患者抑郁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J〕.吉林醫學,2008;29(12):1005-6.
13李娜,趙興蓉,胡靜,等.文拉法辛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老年大鼠海馬血管生成素-1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7):6-12.
14邢德剛,謝輝,嚴金娣,等.老年抑郁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腸激素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73-5.
15郭蔚,任浩洋,王曉麗.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抗抑郁藥使用現狀〔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8;29(6):533-4.
16陳傳峰,李湘蘭,胡珍玉.老年抑郁個體注意偏向的發生階段〔J〕.心理科學,2011;34(3):738-43.
17何曉燕,肖水源,張德杏.老年抑郁量表在中國農村社區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5):473-5.
18陳正英,楚婷.民族地區空巢老人抑郁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30-2.
19林雪菜.4種抗抑郁藥物治療老年抑郁癥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7;13(4):237-42.
〔2015-03-30修回〕
(編輯馮超/王一涵)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14JY25);井岡山大學2012年社會科學課題(JR1207)
通訊作者:陳麗(1977-),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老年心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1-2780-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1.103
1井岡山大學教育學院
第一作者:童林泉(1990-),男,在讀碩士,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