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新〔第八師136團加工廠,新疆 石河子 832000〕
?
機采棉加工工藝之我見
■朱建新
〔第八師136團加工廠,新疆石河子832000〕
機采棉加工是一個系統工程,根據市場需求應該從源頭抓起,首先第一車間應從種植品種、栽培模式、合理密植、脫葉劑噴灑、機械采收等適應市場需求,為第二車間棉花加工生產優質籽棉奠定基礎。第二車間應該注重每道工序清理,從籽棉清理,籽棉烘干、籽棉(皮棉)加濕、三絲清理、皮棉清理、軋花質量等各道工序的清理加工,給紡織企業提供優質的皮棉。
目前,136團沒有籽棉加濕和皮棉加濕設備,但是,根據市場需求提高皮棉加工質量、降低皮棉短纖維含量,適應市場需求勢在必行。在日常生產中提高皮棉加工質量,必須加強管理嚴格把關,機采棉加工只有重視每道工序的清理,才能提高清理效率。目前的機采棉加工工藝相對較完善,若為了提高籽棉清雜效率而改變現有的工藝,采用較復雜的棉花加工工藝,多次反復地對籽棉進行清理,只為改善皮棉的外觀質量,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如果在目前的機采棉加工工藝中多增加幾個刺釘輥清理,雖然可以清除部分雜質,但是建立在多損傷纖維的前提下的,棉纖維經過刺釘輥打擊、撕扯后,短纖維含量會增加。根據市場需求,紡織企業都很重視皮棉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短纖維含量等指標,在采購皮棉時會通過以上指標以質論價。所以,在機采棉加工工藝中為提高清雜效率,應該在棉纖維少受打擊、撕扯和纖維不受損傷的前提下完善工藝,而不要讓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短纖維含量等指標受到影響。
筆者在2014年《中國棉花加工》雜志第2期“機采棉加工工藝設備及軋工質量分析”一文中論述了山東天鵝棉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和邯鄲金獅棉機有限公司加工工藝,這兩種工藝主要在一次清理部位有所變動。一種是先清除重雜、特雜后再開松清除細小雜質,然后再清鈴殼、僵瓣等大雜質,即先清理小雜,再清鈴。另一種是優先清除重雜、特雜、鈴殼、僵瓣等大雜質,然后清除細小雜質(即先清鈴、再清理小雜),使重雜在不破壞原始形態時被有效地清除,防止被帶入后道工序。雖然這兩種工藝各有特點,但都是根據籽棉含雜情況選擇一級烘干、一級清理或二級烘干、二級清理,使鈴殼、棉稈得到有效清除,為皮棉保質、升級提供保障。
我國目前使用的機采棉加工工藝和美國的機采棉加工工藝基本相似,區別不大,從一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美國要求皮棉中短纖維含量在12%,而我國要求皮棉中短纖維含量在16%。通過數據對比可以反映出美國的機采棉工藝能夠加工出皮棉短纖維含量在12%的皮棉,從工藝來講已經很完善;而我國的國情不一樣,要求皮棉短纖維含量在16%。雖然使用目前的機采棉工藝達到皮棉短纖維含量16%有一定難度,這可能與近幾年追求過度烘干現象有關,但是與第一車間品種選育、種植栽培模式、合理密植、脫葉質量、機械采收等也可能有關。就皮棉質量而言,2014年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皮棉平均短纖維率含量為16%~19%、平均長度為27.87 mm、其中手摘棉長度27.97 mm、機采棉長度27.85 mm。若單靠增加幾個刺釘輥和過度烘干,皮棉中的平均短纖維含量還會居高不下,長度必然受到影響。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加工出紡織企業需要的優質的皮棉,必須從源頭抓起,第一車間在品種選育、種植模式、脫葉質量、機械采收等都要適應市場需求,選育出優質品種必須適應本地區生長,并且生長期短、棉絮肥大、吐絮要相對集中,有光澤、膨松度好、衣分高、絨長、強度好、產量高、抗病蟲害,第一胎果枝結位要高出地面20 cm左右,抗倒伏適宜機械采收的優質品種,為第二車間棉花加工生產優質籽棉奠定基礎。第二車間應該注重每道工序清理從籽棉清理、籽棉烘干、籽棉(皮棉)加濕、三絲清理、皮棉清理、軋花質量等各道工序的清理加工,減少機采棉加工工藝及設備對棉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的影響,降低短纖維含量。為此,要調整工藝,掌握籽棉適宜的烘干溫度(不要過度烘干),提高籽棉清雜效率,合理增加籽棉(皮棉)加濕工藝,控制付軋籽棉的回潮率在6.5%~8%之間,對提高棉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和降低短纖維含量有益無害。筆者建議在目前成熟的機采棉工藝中不要再增加打擊損傷棉纖維的設備,這樣紡織企業才能為適應市場需求加工出優質皮棉,也為農戶增收,給團場增效。
以上是本人在機采棉加工工藝中的一點想法和建議,僅供同行業領導和技術人員參考,敬請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