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林〔第八師133團棉花加工廠,新疆 石河子 832000〕
?
提高棉花加工質量適應市場需求
■李彥林
〔第八師133團棉花加工廠,新疆石河子832000〕
2014年133團棉花獲得特大豐收,創歷史最高。籽棉總產(毛重)比2013年度增收3.19萬t,其籽棉總產達12.19萬t。生產皮棉4. 2萬余t,整個軋花周期只用了85天時間。停機時間比2013年增加了13天,但多生產出皮棉1萬t,籽棉加工成本比2013年減少95元/t。
近兩年,團場在棉花種植品種上把控得非常好,品種選擇占很大的優勢。133團選擇了適應種植的主導品種早50,其種植面積達85%,該品種無霜期短、成熟早、棉花色澤好、衣分高,棉花的顏色級一般在白棉3級以上,長度在28 mm~30 mm之間,馬克隆值在3.5~4.9,長度整齊度中等80%~82.9%,斷裂比強度中等26 cN/tex~28.9 cN/tex,皮棉中的異性纖維含量在0.3 g/t以下。非常適合機械采棉。特別是在2014年受凍害的情況下,133團的棉花產量創歷史最高,棉花采摘基本實現機械化,機械采棉達90%以上。為確保機采棉的采摘質量,團場實行“三統”制度,統一采棉機管理,統一采棉機調配,統一采棉機的進地時間。
在棉花采摘前,團場要求承包戶把地頭地邊的薄膜撿干凈,清除雜草時防止薄膜被揭起,嚴禁回收滴管帶。采棉機的采棉頭與地面的距離控制在15 cm以上,防止把地膜和滴管帶吸入采棉機。對所有承運籽棉的機車都必須配備防火罩和白布,做到下墊上蓋,同時機車下配兜油布,防止機車漏油,避免籽棉污染。根據加工廠籽棉場實際情況,2014年加工廠購進3臺籽棉堆垛機,新打水泥地坪20 000 m2,基本實現了當日采摘當日交售到加工廠,避免了往年地頭地邊堆花的現象。但是在個別情況下,若需在地頭堆花,根據師市【2014】118號文件精神,團制定了《關于生產連隊地頭儲存籽棉的基本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控水分、防霉變、控雜質、提品級”的機采棉加工方針,確保棉花的采摘質量,做到豐產豐收。
2014年棉花受到低溫天氣的影響,成熟得較晚,同時籽棉的采摘較往年推遲近一個月。機采棉9月20日試采,加工廠收購從9月25日到11月7日歷時42天,共收購籽棉12.19萬t,平均每天收購籽棉2 850 t。在籽棉收購前期對棉檢人員進行培訓,嚴格按照國家的棉花收購標準執行,實行“一試五定”分級、分垛,確保上垛籽棉不發生霉變現象,圓滿完成了2014年的收購任務。
加工前對各類設備進行了全面大修和維護,嚴格按照師市《2004年加工設備檢修驗收標準》和《2014年棉花加工設備檢修驗收補充標準》執行落實。檢修工作抓得緊,做得實,為棉花加工保質保量,縮短加工周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籽棉進廠從卸花、垛花、喂花等各個環節,派專人負責挑揀。挑揀出的異性纖維各式各樣,有地膜、滴管帶、化纖絲、塑料水瓶、色線、色布,硬性物有石、磚、土塊等。特別是在喂花口處設3人負責嚴把籽花中的異性纖維進入設備,防止異纖混入皮棉中,確保皮棉中的異性纖維含量接近0。
成包皮棉的回潮率較低,皮棉的回潮率一般在4.5%左右。棉包的回脹率較高,致使個別棉包崩包斷絲。
籽棉經過五道清理兩道烘干后進入軋花機,在軋花機的作用下,使棉纖維與棉籽分離,棉纖維再經氣流皮清機及兩道皮清機的清理后造成損傷,致使皮棉中的短纖維含量有所增加。
皮棉中的有害疵點增多,P3的棉花增加。
加工的成包皮棉中還存在著一定含量的三絲。
對上述存在較突出的問題,133團請相關的技術人員及專家對產生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嚴格制定了各道工序的標準,獎罰嚴明。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使棉花質量各項指標有明顯提高。棉包的崩帶現象予以解決,棉纖維損傷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皮棉中疵點含量在2 000粒/100 g以下。成包皮棉中三絲的含量在0.3 g/t以下。133團的棉花加工質量在八師榜上有名。
(一)加大產品質量的宣傳力度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講質量要從點點滴滴抓起,方方面面落實,企管人員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目標、標準和質量監督考核制度。全廠干群人人都要有質量意識,而且人人都有產品質量標準,在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質量要求,環環相扣,哪一級出現問題就由哪一級負責,真正做到獎罰分明。
(二)嚴格控制籽棉的收購質量
在軋花過程中,嚴格控制好籽棉水分,使入軋籽棉的水分控制在10%以下,做到因花配車,控制機械轉速,把握好軋花速度,使成包皮棉的回潮率控制在6%~8%之間。
(三)從源頭杜絕三絲
杜絕棉花中的異性纖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千家萬戶,必須增強各級領導干部乃至全體社會人員的質量意識,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信譽第一的思想。為此在制定各項措施的同時,從籽棉采摘、運輸、收購、加工等各個環節防止混入異性纖維確保棉花質量。只有控制好棉花加工質量,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