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山西省左權縣職業技術中學校,陜西 左權 032600)
“開花調”藝術欣賞
王 靜
(山西省左權縣職業技術中學校,陜西 左權 032600)
左權民歌“開花調”中大多數民歌都反映了對婚姻自由的渴望。歌曲中男女純真的愛情被包辦婚姻撕得粉碎,無奈之下,她們只能一邊干活,一邊思念,“淚點滴在鞋尖上”,委婉苦楚的曲調,表達了一種無奈而又不甘心的思想感情。
左權民歌;開花調;藝術特點
左權民歌、小花戲,是左權縣這一方水土上勞動人民在漫長歲月中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是留給我們最珍貴、最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左權民歌中,“開花調”是典型代表,是藝術精華。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文化部公布,榮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音樂類榜首。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校本教材第四單元中,集中選編了有代表性的幾支歌曲,重點是讓學生熟悉“開花調”,認識“開花調”,在藝術欣賞中去感受“開花調”的藝術魅力。
“開花調”不僅具有我國詩歌強烈的現實主義和積極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特點,在各民族民歌的海洋中還具有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藝術特色。
在“開花調”的歌詞中,什么都開花啦,以花為媒,以花“起興”,由此及彼,傳情達意。歌詞為上、下兩句,合一韻,表達一個完整的思想感情。
上句兩部分,前半部分是……開花,后半部分是開花的……。上句是一個特寫,是懸念,是包袱,是扣子。下句是上句的呼應,是開花的結果,是真情的表露,是利索索的口吻,是熱撲撲的真情。上句中對“開花”情景的捕捉,與下句中內心濃情意趣的表達,達到內在的和諧與融合。
例如:“小床開花四條腿,(俺)光能見面不能換”。“小床椅”人皆共知,“四條腿”形象逼真,為下句“光能見面不能換”做了最好的鋪墊,一句唱出,人們如夢初醒,原來如此。
又如:“豆角角開花彎回來,不想走了你就返回來。”“彎回來”目的是要說“返回來”。
“谷地里帶高粱不一般高,人里頭挑人數見你好。”高粱長在谷地里,鶴立雞群,這里“不一般高”就為正句“數你好”做了形象的比喻和襯托。
封閉在山里的人們把內心美好的心愿寄托在自然中常見的“花兒”上,用鮮美純真的“花兒”起興作比,借花接物,傳情達意。歌詞中捕捉生活中具有“細節真實”的形象,人們最熟知的情景,一唱便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因此,全部“開花調”的唱詞,最形象、最生動,最具有藝術震撼力,收到了情理之中,預料之外的藝術效果。
所有的歌詞全是口頭語,加之虛詞、疊詞、嘆詞的妙用,地方方言的表述,具有濃烈的本土文化特點。
“小指頭點燈俺不害疼,小酒盅挖米不嫌你窮”;
“山丹丹開花滿坡坡紅,一村里挑下你一(個)人”。
“青石板開花光溜溜,俺要比你呀沒一頭”。
“俺給哥哥納鞋幫,淚點點滴在鞋尖上”。
全部歌詞,是人民群眾自己的語言,也最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人們在“開花調”中找到了情感的回歸,產生了強烈的心靈共鳴。
虛詞、疊詞的運用,是“開花調”的一絕。“啊格呀呀呆”、“哎格呀呀呆”、“呀哈咳”、“依呀咳”、“親呀格親來呆呀格呆”等等,在“開花調”中很常見,同時兼有左權方言的發聲,因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左權人愛說“呆”,“呆”字在不同場合,用不同語調說,表達的情感內涵截然不同。這些虛詞、疊詞、嘆詞與旋律的有機結合,起到了其它實詞無法表達的藝術效果。
絕大部分“開花調”是五聲音階,《有了心思慢慢來》、《不想走了返回來》就是很好的例證。即使現在的曲譜中有“4”與“7”的記法,也是后來演唱加上去的。上下兩句的旋律發展是兩個下行句,二度模進、漸進,最后結束在調式主音“5”上,這種曲調委婉的下行,表達了一種凄苦、無奈的思想情感。當你細心去品味《單相思》、《苦相思》、《沒活好》等“開花調”曲目,你會發現,那就是婦女們哭訴的自發聲調的原始記錄,而不是哪個作曲家編出來的。她們是在用“開花調”說話,用“開花調”訴說。語言節奏和音樂旋律結合的如此完美,達到爐火純真的地步,因此,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總之,獨特的藝術手法,表達了剛悍質樸的山里人純真的情感。社會現實將人們心中自由美好的心靈撕得粉碎,善男信女們只有“悄悄地等”、“靜靜地盼”、“暗暗地愛”。然而要宣泄心中的郁悶,只有寄托于大山,傳情于花草,于是乎該開花的豆角、山丹丹、山藥蛋、小果樹、桃花都開了,不該開花的小椅床、玻璃、窗簾也都“開花了”,連核桃樹黑夜開花,歌詞中也沒有放過。
歲月在傳承,時空在記憶。我從已出版的左權民歌書中統計,“開花”有200多種,200多句,然而流傳在群眾心中的卻是千種風情,萬種多姿。所以說全部“開花調”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開花集萃”。
在“開花調”的音樂教學中,必須把握的難點是“開花調”的“歌韻”、“歌魂”,教唱時不僅僅要依據歌曲的記譜法去學唱,更重要的是去理解歌詞中的內涵,發掘它的文化底蘊,唱出民俗風情的濃濃氣息。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試用)校本教材——《左權民歌小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