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閆乃珍(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高師舞蹈人才培養之我見
王 兵 閆乃珍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隨著1996年我國第一個舞蹈教育本科專業在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開設以來,舞蹈作為學生音樂教育的重要環節逐漸被各大院校納入到自己的教學范圍,發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舞蹈教育類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專家和學者們的重視。但仍然有幾個問題困惑在筆者心頭: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舞蹈教育仍是依附于音樂而存在,仍然在尋找契合師范類院校發展特點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依舊在對適合師范類院校學生身心特點的教材編排上心力交瘁,仍舊對適合社會教育需求的人才培養不斷完善……關于我國高等師范院校舞蹈學科人才培養的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作為音樂教育研究者,本文僅在高師舞蹈教育之思想轉變、教育探索及社會連接三方面試作論析。
高師舞蹈;人才培養;社會需求
國家教育部對素質教育的提出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起點和標志,在教育改革的思潮中,高等師范院校的舞蹈教育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新機遇。高師應該怎樣定位自己的舞蹈人才培養?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發展特點較之專業舞蹈院校、綜合院校又有哪些不同?對人才培養的最終走向又是什么?筆者僅就這些問題從以下三方面做一探討。
思想的孕育總是一定程度上成為實踐的先行者,對高等師范院校舞蹈人才培養的認識與探索亦是如此。要制定適合高等師范院校舞蹈教育人才培養的方案,首要前提便是從思想上認識到自身的特點,從生源素質特點結合社會就業需求等重新定位具體培養策略。有研究學者曾發表文獻為高師舞蹈的特征正名[1],指出高等師范院校舞蹈教學區別于職業舞蹈學校,更有別于專業舞蹈學院,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目標不是“高”、“尖”、“精”的專業舞蹈人才,而是具備綜合教學基礎和基本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筆者以為,從專業型人才培養到普及性人才塑造的思想轉變,為高師舞蹈的發展與研究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思想正確與否,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給出答案。怎樣把專業型人才培養轉向普及性人才塑造這一思想運用到具體的舞蹈教學中?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嘗試?應該結合哪些因素發展?筆者從以下三點即學生特點、教材編排、高師自身定位進行簡要分析:
(一)學生特點
如上所述,高等師范院校的生源特點、社會教育需求等都是高師舞蹈教育思想轉變的重要依據,依據生源素質特點制定培養目標是尋找適合高等師范院校自身發展道路的第一步。高等師范院校的入校要求與標準不同于專業的舞蹈院校,相較于專業舞蹈院校生源所呈現的相對較高、基礎水平相對平衡的現狀而言,高等師范院校的生源則在一定程度上差異較大,專業技能和水平也較為參差不齊。針對于生源的差異,高師舞蹈的人才培養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實踐中仍有眾多院校沿用了專業舞蹈學院較為針對、單一的教學模式,這對于探索適合高師舞蹈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無疑是不利的。筆者以為,僅從思想上認識到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素質差異的特點是遠遠不夠的,把其納入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才能逐步發現問題,并以此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二)教材編排
對適合高師舞蹈發展的教材編排同樣是高師舞蹈人才培養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如上所述,高師舞蹈的生源素質具有自身差異性、多元性等特點,高師舞蹈教材的使用對象正是具有這些不同特點的學生群體,筆者在研究考察過程中發現,眾多高等師范院校不僅在舞蹈教學模式上鑒用了專業舞蹈院校,在教材的使用上也主要參照他們的教材,從而忽視了編排高師舞蹈教材所需的真正因素,筆者以為,編排適合高師舞蹈人才培養的教材應包含以下幾點:
首先,創新性理念。地域性的不同、學校教育理念的影響等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不同師范類院校在教育特色上各有千秋,高師的舞蹈教材編排同樣需要結合這些特色,編排具有本校、本院創新理念的教材。其次,多元化構思。面對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教育改革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在時代與教育改革的影響下,高師舞蹈的教材編排應該結合它的時效性和連續性,堅持多元化的構思原則。再次,學生的自身特點。如果說創新性和多元化是高師舞蹈教材編排的主要客體因素的話,學生的自身特點則是高師舞蹈教材編排的關鍵主體因素。學生的主體認知能力、接受能力等都是高師舞蹈教材編寫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三)自身定位
明確自身定位是編排高師舞蹈教材不容忽視的第三個因素。如上所述,高師舞蹈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不是“高”、“精”、“尖”的專業表演人才,而是具備綜合教學能力和舞蹈基本素養的普及型人才。因而在教材的內容中不可忽視文學、歷史等其他人文學科的理論知識,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從高師舞蹈人才培養的定位中我們可知,為社會教育事業尤其是中小學的舞蹈教育輸送人才是高師舞蹈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因此,研究中小學舞蹈教育發展的現狀、考查社會對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是高師舞蹈教材編排工作的最終歸宿。
綜上所述,高師舞蹈人才培養從專業型轉向普及性的思想轉變是探索適合高師舞蹈教學之路的起點,而對師范院校自身特點的把握、對學生身心特點的研究及對社會職業需求的具體考察則是制定高師舞蹈教材、重申高師舞蹈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據。高師舞蹈人才培養是一個涉及理論教學、實踐、研究等方方面面的有機整體,以上只是筆者對此研究的一點看法,希望可以給舞蹈教育研究者提供些許參考和建議。
[1]江鈴.舞為人師,行為世范——試論人文關懷下的高師舞蹈教育[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3).
[2]陳林宜.論高師舞蹈學科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5).
[3]黎恬恬.高師舞蹈教材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5).
[4]郭貝若.高師舞蹈人才培養現狀的分析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5).
[5]曾曉翔.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內容構成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4(4).
本文為2014—2017年遼寧高師舞蹈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研究(項目編號:W2014130)課題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