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一個新世界
文/本刊編輯部
剛剛過去的8月,全球矚目的第三十一屆夏季奧運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盛大舉行。在此期間,國內的各項釣魚賽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相比之下,釣魚運動還是個小眾項目,但奧運會帶給我們的啟發,適用于包括垂釣在內的所有體育項目。因此,在本期卷首語中,我們聊關于奧運的話題。
從倫敦奧運到里約奧運這四年間,是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四年,觀看奧運會已經無需守在電腦、電視前,用手機就能實現。
在開幕式上,我們看到了每位入場運動員手拿一粒樹種,投入采集瓶中,這些種子將被移種至奧運會場附近的公園,未來將長成真正的森林。這樣的創意和此舉的意義令人興奮。
本屆奧運會還出現了奧運史上第一支難民代表團,他們沒有國歌,沒有國旗,無法代表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卻向全球6530萬流離失所者傳遞著希望。奧運大家庭的包容令人感動,但我們真的希望這世界不再有難民的那一天早些到來。因國際或地區局勢的非常態而對奧運造成影響,這已經不是首次。在上世紀,奧運會曾因兩次世界大戰而停辦三屆;冷戰時期的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為了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等國發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行動,63個國際奧委會成員國拒絕參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為了維護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奧運代表團也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這也是為什么早在1979年就恢復奧委會成員國合法席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到1984年才首次亮相奧運賽場的原因。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則遭到了蘇聯的報復性抵制。
戰爭與動蕩背離奧林匹克精神,損害全人類的福祉。因此,我們感動于本屆奧運會的口號——“一個新世界”,它寓意里約奧運會將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以影響和改變下一代人。
實際上,我們已經在本屆奧運會真切地感受到了以“90后”為主力的新一代運動員所帶來的新氣象。沒錯,我們是通過那個使出“洪荒之力”的傅園慧感受到的。馬未都在他的博客中這樣寫道:“我們只聽運動員說過‘拼’,沒聽運動員說過‘累’,這次聽見了;我們只聽說過半決賽保留實力,沒聽說過用了洪荒之力,這次聽見了;我們只聽說過對自己‘不滿意’,從未聽說過對自己‘很滿意’,這次聽見了;我們只聽說過對未來充滿期望;從未聽說過沒有期望,已經心滿意足了,可這次居然也聽見了??磻T了在鏡頭前面‘裝’的被采訪者,突然看見這樣一位不裝且真實的選手,讓國人多少有些不適應,傅家小妹成為網紅的速度甩以往任何網紅好幾十條街。這說明公眾與個性的覺醒。公眾早就厭惡了各類滴水不漏的‘感謝’,厭惡了違心說的官話套話,厭惡了千篇一律的采訪模式,傅園慧的肆意表達打開了公眾壓抑許久的內心閥門,讓這一次采訪改變未來吧!傅園慧的這一塊銅牌在中國的奧運史上無足輕重,但她在鏡頭面前的上佳表現卻是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塊人性金牌并載入史冊。”
實際上,在這塊“人性金牌”的背后,是中國國民心態的整體轉變。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間,中華民族始終面臨著存亡絕續的壓力,這種壓力給我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且持久的創傷,即便在翻身解放多年后,我們的國民心理依然處于某種應激狀態下,我們想在各個領域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被人小看的國家和民族。這種心理投射到奧運賽場上,便使我們的運動員背負了遠超出體育競賽本身的東西。而傅園慧的出現,讓我們感到我們真的不同于以往了。我們賽出了自信和個性,賽出了最好水平,賽出了“超越自我”的競賽精神。
不只是運動員,包括我們的解說員、媒體、全國觀眾,都是以全新的心態關注本屆奧運會,我們不再唯金牌論,我們學會了享受奧林匹克本身的魅力。
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到——我們這個國家的人遠離了生死存亡的壓力,從心理上擺脫了屈辱的歷史,臉上不再有被壓迫者的容貌。這是最偉大的勝利。
構建“一個新世界”,始于心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