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美日心情復雜
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正式開業,標志著在全球開發融資的金融版圖上,有一筆是中國書寫的。
1月16日,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正式開業,標志著在全球開發融資的金融版圖上,有一筆是中國書寫的。
實際上,早在2015年底,亞投行的成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根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有10個以上意向創始成員國批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并提交批準書,且其初始認繳股本的加總數額不低于認繳股本總額的50%,即達到協定生效條件。
2015年12月25日,1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批準協定并提交批準書,股份總和占比達到50.1%,亞投行成立的條件已經滿足。而截至2016年1月17日,批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并提交批準書的成員國已經達到30個,股份總和占比達到74%。
1月16日至18日,亞投行舉行了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確立了亞投行的治理結構。亞投行新當選的首屆理事會主席、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介紹,亞投行設立了理事會、董事會和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其中,理事會為最高決策機構,由各創始成員國財長組成,并根據《亞投行協定》授予董事會和管理層一定權力。
董事會負責指導銀行的總體業務,由12名董事組成,將分別來自9個域內成員選區和3個域外成員選區。中國作為第一大股東國,擁有單獨選區。管理層則是由行長、副行長、首席運營官等組成的專業團隊,負責亞投行日常運營的具體工作。
這些管理官的職位引起了“朋友圈”的暗戰。在理事會成立大會上,金立群當選亞投行首任行長,他曾任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為拉攏西方國家加入亞投行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前,以83億認繳資本在亞投行坐“第二把交椅”的印度,也曾積極謀求亞投行行長的位置。
當然,中國作為亞投行的籌備者和第一大股東,不會輕易把亞投行行長職位拱手相讓。中國認繳股本為297.804億美元,占總認繳股本的30.34%。中國投票權占總投票權的26.06%,也是現階段投票權占比最高的國家。
對于這個結果,美國人雖然感到無奈卻也只能接受。“讓中國贏吧,這對美國有利。”——《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說,成立亞投行是眾望所歸,并不威脅美國利益。
在亞投行這件事上,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并沒多大成效。美國曾竭力阻止英法德等歐洲盟友加入亞投行,然而英國率先加入猶如打響了發令槍,緊接著德法意也宣布加入。另一邊,美國在亞太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亞和韓國也先后加入亞投行。這些國家的加入,使得亞投行的起點與世界銀行、亞開行等老牌國際銀行平齊。
唯一與美國站在一條戰線的大國是日本。除了示好美國之外,日本也擔憂亞投行會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形成競爭關系。然而隨著日本媒體披露,中國曾愿給予日本亞投行的“二把手”的位置,包括在亞投行管理層給予日方一個最高級別的副總裁位置,以及一個專門給日本的獨立董事席位。對政府沒有抓住這些機遇,日本國內痛悔聲、批評聲不斷。
隨著亞投行走上正軌,一些美國高官態度也在改變。即將卸任的美國駐亞洲開發銀行代表羅伯特·奧爾稱,日本和美國應該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因為美國和日本需要在亞投行的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影響力,而不加入就不會有任何影響力。
日本的立場也開始松動。亞洲開發銀行總裁中尾武彥在祝賀亞投行成立的聲明中稱,將推動亞洲開發銀行與亞投行的合作,并可能在亞投行的首筆融資上開展合作。
“朋友圈”
都想抓救命稻草
金立群表示,由中國牽頭新成立的亞投行2016年將為至少20億美元的不同項目提供融資,首批融資項目可能會在6月前后公布。

2016 年1月17日,北京,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大樓舉行剪彩儀式,正式啟用。
對于一些成員國來說,這些基建項目如果“花落”本國,會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甚至成為經濟蕭條時期的救命稻草;而對另一些國家來說,這些項目是本國企業尋求海外擴張的最佳機遇。因此亞投行一成立,“朋友圈”的小伙伴們就開始躍躍欲試。
俄羅斯當了亞投行的“三把手”,僅次于中國和印度,這在很多人表示意料之中。因為中俄兩國近年來正處于如膠似膝的“蜜月狀態”,兩國高層頻繁互訪。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非常需要亞投行。由于烏克蘭危機而遭到制裁的俄羅斯,企業在境外市場的融資渠道也受到限制。投資額連續多月下滑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經濟,令它陷入經濟衰退的邊緣。俄羅斯政府之前預計,2015年俄羅斯資本流出可能達到1150億美元。
所以俄羅斯還看重亞投行的建設資金來開發基礎設施,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道路項目以及能源項目。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阿列克謝·烏柳卡耶夫在亞投行開業儀式結束后就表示,包括俄羅斯項目在內的亞投行首批融資項目有望于半年內啟動。當然,對中國來說,經中亞和俄羅斯將出口商品快速運往歐洲也很重要。
韓國作為亞投行的第五大成員國,對于亞投行的正式開業運營,政府和經濟界也表示出積極參與的熱情。因為韓國企業想要進入急需投資興建的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必須抓住亞投行這個平臺。
這幾年韓國建筑業日子并不好過。據大韓建設協會數據,韓國建筑行業利潤率由2013年的1.9%跌至2014年的0.9%,2015年則進一步滑向谷底。韓國建筑公司的海外項目多集中在中東市場,低油價導致的需求下滑令韓國海外建筑企業業績慘淡。
因此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對韓國企業來說尤為重要。據普華永道預測,到2025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將達到9萬億美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市場規模未來10年將以年均7%至8%的速度成長,到2025年占到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市場的60%,規模達到5.3萬億美元。亞投行將為韓國打開這一巨大市場的大門。
據韓國政府智囊部門預測,韓國首先可以參與的項目包括:東北亞高速鐵路網示范工程、開設中韓間列車輪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活環境改善項目、設立中韓自貿協定域外加工區等。
和德國、英國等西歐國家相比,中東歐國家對亞投行的期盼更加熱切,因為基礎設施的投建會對中東歐貿易發展帶來可觀的利益。
波蘭就是一個例子。波蘭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貿易和投資促進處一等參贊安杰伊·貝俊嘉告訴《新民周刊》,波蘭是歐洲第一批決定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他希望波蘭人在亞投行的管理層方面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認為,如果亞投行大力支持波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使波蘭成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物流運輸中心,會給中歐貿易帶來極大的便利。以波蘭格但斯克為例,它是中東歐地區較大的港口城市,擁有很多深水港和碼頭,急需擴建或再建,希望有中國的承包商來承接這些工程,使得波蘭的港口不僅服務本土,也能夠服務于歐洲更多國家。
“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對貿易有利,也會加深中波之間的文化交流。比如中國人不知道波蘭有什么好的產品,其實波蘭的化妝品很有名,打進了很多國家的市場。隨著交通物流更加便捷,兩國來往頻繁,就會增進彼此的了解。”目前中波兩國已開通廈門、成都到羅茲的鐵路直行;蘇州到華沙的鐵路直行;上海到格但斯克的航運直航;北京到華沙(客運)飛機直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