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西赟
史密斯是英國利茲市一家咖啡館的老板。一天,他去超市采購食材時,發現工作人員正在處理一些“過期”的橄欖油、葡萄酒和魚子醬。他走過去一看,發現這些食材大部分并未過期,有的橄欖油離保質期還有半個月。他向工作人員要了一些準備扔掉的食材,拿回家烹飪,試吃后感覺味道很不錯。他想,何不在自己的咖啡館里提供這些食物,不僅實惠,而且環保。
史密斯很快聯系了幾家超市,提出用新鮮的豆腐、薯片等交換“過期”的食材。他還找到環保志愿者,并請他們幫忙找來外出度假家庭及明星派對剩余的“過期”食材。史密斯對這些食材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檢查,合格后經過特殊加工做成食品。不僅如此,他會自己先試吃一下,再決定是否給顧客食用。由于英國法律禁止售賣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史密斯并不定價,顧客可隨意支付,甚至通過洗碗、擦窗、掃地來“抵債”。
沒想到,“過期”食品一經推出,大受歡迎,光顧咖啡館的顧客數量大增。如今,這些“過期”食品的利潤已遠遠高過了賣咖啡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