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17日,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議會發表講話稱,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正式執行后,伊朗與世界的關系已經開啟了新篇章。圖/CFP
前一天剛宣布撤銷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第二天又把“支持伊朗彈道導彈計劃”的11家公司和個人列入黑名單,美國政府胡蘿卜加大棒的手段,運用得就是這么嫻熟。
在宣布新制裁之前,人質安全是第一位的。發布聲明的前幾小時,四名被伊朗關押的美國人剛剛飛離伊朗,他們分別為《華盛頓郵報》駐德黑蘭分社主管、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涉嫌顛覆伊朗政權的牧師以及一位神秘人物。
除了交換人質,解除對伊朗經濟制裁,使得400家伊朗公司從制裁名單中被撤下,都是歷時兩年的伊核談判的成果。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表示,伊朗與世界的聯系“揭開了新篇章”。他還表示,解除制裁對伊朗經濟而言是“轉折點”,這個國家需要減少對石油利潤的依賴。
魯哈尼話音未落,協議之外的制裁就來了。美國官員表示,伊朗在去年10月和11月進行了彈道導彈試射,違反了聯合國決議。制裁名單上新出現的11家公司全都被指參與了伊朗彈道導彈計劃的材料采購。
作為務實派,魯哈尼應該不希望看到這個局面。畢竟,伊核協議在伊朗國內并未獲得一致支持,很多人認為伊朗對外國讓步太多。更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國會大選將于2月舉行,改選最高精神領袖的什葉派教士會議也將召開。換言之,強硬派很可能趁機打擊魯哈尼為首的溫和派。
即便如此,此次制裁不會導致伊朗過度反應,也不會阻礙美伊關系正常化,因為解除經濟制裁能讓伊朗獲益匪淺,而此次制裁主要針對個別企業和個人,對伊朗整體影響較小。觀察家認為,這輪新制裁僅僅是一種“宣傳”,為的是平息對解除對伊制裁的批評。
美國國內,伊核協議受到大部分共和黨國會議員的抨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克魯茲、盧比奧等人公開表示,一旦獲選,上臺第一天就廢除伊核協議。鑒于國會和白宮的對立,奧巴馬總統需要利用聯合國決議的外衣給伊朗一點顏色,需要表明美伊之間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并沒有變,美國并沒有忘記用人權、導彈等把柄來敲打伊朗。
在國外,美國還要照顧沙特、以色列等地區盟友的情緒。伊核協議的簽署及執行開啟了美伊關系的新篇章,這讓沙特、以色列心里很不爽,這些國家擔心伊朗借此迅速擴大地區影響及控制力。沙特等最近有意制造一系列事件,惡化與伊朗關系,其實就是在表達對美國的不滿。美國做出一些姿態,可以暫時平衡中東列強之間的關系。
《金融時報》認為,美國重啟制裁不令人意外,但不合邏輯。把伊朗棄核與地區沖突隔離開來,把伊朗重新打回外交孤立的狀態意味著,中東地區的任何沖突,包括敘利亞內戰、IS的武裝分子以及也門的叛亂,若沒有伊朗的合作,都無法平息。
更讓人擔心的是,美國的這種平衡如果拿捏不好,反而又會增強伊朗的不安全感,加劇地區軍事競爭與對立。與核項目不直接相關的導彈能力,雖然一直令西方國家擔心,但沒有在伊核協議中受到限制,這是未來伊朗與西方安全關系的一個潛在炸彈。正如奧巴馬在協議達成后多次強調的,這份協議“不是基于信任,而是基于嚴密的核查”,美伊之間沒有一笑泯恩仇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