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主持 寧霄
十一月節令戲之《御果園》
月令
專欄主持 寧霄
冬至過后,漸漸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御果園》一劇,正是講述了一個數九寒天里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此劇還有「戲中戲」李建成、李元吉二王欲害尉遲恭,命其在寒冬為唐高祖李淵再現五月間御果園洗馬救秦王的故事,并命黃壯扮單雄信,欲暗害秦王。尉遲恭服下丹藥,數九天赤身洗馬,搭救下秦王李世民,使得二王奸計未能得逞。
故宮博物院藏《御果園》戲畫表現的正是尉遲恭赤身驏馬與黃壯交戰、搭救秦王的場景。其中,尉遲恭赤裸上身,系腰包、大帶,穿紅彩褲,并不像現在的舞臺上穿侉衣侉褲來表現裸身。戲畫總體上來講寫實度是極高的,尉遲恭的這種扮相應當就是當時清宮舞臺上真實的扮相。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套戲畫中《罵曹》中的禰衡扮相和現在一樣,也是穿侉衣侉褲來表現裸身的。
戲畫中還可以看到另一個細節:尉遲恭的臉譜和現在的六分臉并不一樣,雙眼沒有全用黑油彩包住,而是勾在了白油彩的部分中,再上則表現出淡淡的眉毛。其他清宮戲畫如《白良關》與《鎖五龍》中的尉遲恭臉譜也是一樣的勾法,《頭進宮》《二進宮》的徐彥昭、《太平橋》《反五侯》的李克用、《高平關》的高行周,都是勾六分臉,在眼睛上也是一樣的勾法。這樣的勾法,至晚在民國初就已經見不到了。
隋唐故事的亂彈戲在清宮較早地就受到了重視并得到整理,據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昇平署《恩賞日記檔》記載:六月間,咸豐皇帝親自動筆將《興唐傳》《賈家樓》等二十余段舊戲改定為《臨潼山》至《三戰洛陽》共十四段,并將其總命名為《興唐外史》。這些劇目應當都是亂彈劇目,但此中并無《御果園》之名,《御果園》在宮中單獨上演應當晚至同光時期之后。現在見到最后演此劇的記載是在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
清末直至現在上演的《御果園》,從詞句上判斷還是和梆子戲頗有淵源。昇平署還有一種《御果園》總本,不分出,有賓白和唱詞,無工尺,不分曲牌,或疑為「雜曲」。現在的昆曲還傳下了一種《御果園》,是本戲《興唐傳》中之一折。昇平署亦有《興唐傳》本,但與現在不同,共分十八本,其中第六本《御園救主》分為四出,情節與今傳《御果園》相似,而曲牌、戲文又完全不同。
《御果園》故事在宮中戲臺上先后以昆腔、雜曲、亂彈的面貌呈現,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另外,在戲名上,可以看到戲畫寫的是「御菓園」,而今傳昆曲則又名「御科園」,其實即「御窠園」。直觀上看,這只是兩字形近而訛,但在昆腔戲文中又確實有「花科(窠)」相關的詞句。從故宮博物院藏戲畫上看,布景也著意表現了花、石,這應當是寫實的。或許,戲名的流變也需再加考量。
說起故宮,除了前朝「三大殿」之外,最著名、最受觀眾歡迎的區域,非養心殿莫屬。作為明清兩代帝王主要生活、工作的場所,在開放的日子,養心殿院內的觀眾總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人們駐足殿后廊前、臺上階下,試圖透過窗眼門隙「窺探」帝王生活的點滴,來體會帝王的家國情懷和生活雅趣。
二〇一五年歲末,故宮博物院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正式啟動,為了對養心殿區域內的建筑和文物進行全面的維修和保護,養心殿暫停開放,并開始了它在百年內的首次大修。此次關閉維修將持續五年之久,為了免去觀眾遺憾、讓觀眾在此期間仍能繼續觀覽養心殿的布局與陳設,故宮博物院與首都博物館合作,于二〇一六年下半年,在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走進養心殿」特展—來自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的二百多件文物,走出深宮,「擺駕」首都博物館。
借特展舉辦及「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一周年之際,本期《紫禁城》將和您一同閱讀塵封的歷史,觀賞精美的文物,走進養心殿,走入皇帝的私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