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薇
(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學,江蘇 徐州 221000)
釋放心靈,聆聽音樂
——淺談如何上好音樂欣賞
張紫薇
(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學,江蘇 徐州 221000)
在音樂課堂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聽,還要讓他們愿意主動的去聽,快樂的聽,通過豐富音樂欣賞形式,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欣賞音樂的活動中,讓學生發揮特長,張揚個性,真正的從音樂欣賞中找到樂趣。
音樂;欣賞;快樂
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音樂課程中,欣賞音樂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正如著名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所說的:“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欣賞正是這門藝術的核心。在教學實踐中,欣賞音樂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記憶力和聽覺能力,還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欣賞,快樂欣賞,陶醉于音樂欣賞之中,是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探索的一個重要話問!下面是我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體驗和認識。
(一)豐富教學手段,激發欣賞興趣
羅杰·諾斯說:音樂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純凈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人的熱情。現階段音樂的教學實踐已經反復的警示我們,單一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就要求老師們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實物演奏等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例如,在進行二年級音樂欣賞課銅管樂《小象》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讓學生接觸實物銅管樂器,感受銅管樂器的音色,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運用生動的畫面引發學生的直覺,從而更直觀的感受這首作品的內涵。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仿佛看到小象的摸樣和走路的姿勢,身臨其境般的跟著小象走進了音樂里。
(二)開闊欣賞視野,提升欣賞水平
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自然是要讓學生廣泛聽各種類型、風格的音樂作品。聽的多了,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提高。剛開始是初步的感受,繼續聽下去,就能慢慢的感受到音樂旋律的變化和特點。日積月累下來還能夠辨別出不同特點的旋律、節奏和音色。同時對音樂所表達的感情、意境也會有所領會。這種潛移默化試的熏陶就可以促使學生能聽得懂音樂,會欣賞音樂。在聽音樂時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一種形式或是一種風格的。所謂的多聽,不僅是指聽的數量多,還要形式多樣,以不斷擴大音樂欣賞面。
正如美國著名作曲家科普蘭所說的那樣:“全部投入音樂意味著要擴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歡傳統類型的音樂是不夠的。”在欣賞音樂時我盡最大可能的引導學生廣泛地傾聽各種類型和不同風格的音樂。例如:我播放《青花瓷》時,好多學生就被其中的京劇曲調吸引,從他們那專注的神情中就可以看出,京劇的情韻感受了他們幼小的心靈。音樂一停,學生們就吵著讓我再放給他們聽。這樣不僅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產生喜愛的興趣。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最好的老師。總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只有通過欣賞者自己聆聽、欣賞,才能逐步獲得音樂欣賞能力。
(一)啟發童心世界,引領想象的浪花。
由于年齡的關系,小學生充滿童真,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教師能恰當的引導,那么他們便會擁有豐富的想象力。用音樂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正因為如此世界才會如此精彩!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想象亦是如此,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每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在音樂課上欣賞某一樂曲時,我會讓學生們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去聆聽音樂。例如,教學《生日》課時,引導他們邊聽樂曲邊回憶自己過生日的情景。這是他們就有滿肚子的話要說,不再是以前的無話而講。
(二)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
每當樂曲欣賞完畢,我首先讓學生們在小組里交流。給一些平時害怕在班級發言的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空間,去無拘無束的說自己的想法。這樣做使大部分學生都能敞開心扉地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對音樂的理解侃侃而談。孩子的想象力多姿多彩,很多孩子所說的感受非常有創意,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啊。有一次,在討論《可愛的家》時,一個小女孩說,我一聽這首歌就想到爸爸媽媽是多么的愛我,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他們。說得多真切啊!實踐告訴我:我們不應僅僅拘泥于教材上的套路,要讓學生感覺到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是沒有所謂的固定答案的,鼓勵他們去創新,敢于發表于別人不同的意見。要讓學生明白,你能將自己想象的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你就是最優秀的。這種富有創新的想象力正是學生們身上最寶貴的東西,而我們作為音樂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去引導。
(一)聽進去,動起來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音樂課要聽、動、唱相結合。所謂的“動”,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這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用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就有律動;凡有律動,均有節奏。”歌德說:“韻律有一種魔力,它甚至會使我們相信我們懷有最崇高的感情。”在課上我緊緊抓住律動的特點,去引發學生的潛意識。例如:在欣賞《生日》時,我引領他們隨音樂輕輕律動,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而后,再聽《少先隊隊歌》請同學們進行踏步走和隊列的體驗,從而比較兩種不同樂曲速度、力度。前者舒展委婉,后者雄壯有力。
(二)展示個性異彩
在音樂欣賞課上,我從不要求學生端正的坐好去欣賞,他們在課上可以根據對音樂的理解,根據自己的感受去做出相應的動作,例如:律動、繪畫、剪紙、游戲、情景表演……音樂欣賞課的課堂就像是一片寬廣的草原,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的去走,去跳,去跑!根據音樂的旋律和自己的直覺,自然的,即興的去表現音樂。
成功的音樂欣賞課會帶給人們一種神奇的感覺,它能帶領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音樂的世界,身臨其境的去感受音樂。我想在今后的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我們應當留給學生更大更廣的空間,讓他們發揮特長,張揚個性,快樂的聽,快樂的表現。就像劇作家塞萬提斯所說的:哪里有音樂,哪里就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