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宇紅
(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論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和意義
樊宇紅
(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藝術素質教育是當代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有多種形式,音樂素質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音樂教育可以通過動聽的音樂旋律和生動的音樂形象來抒發人們的內心情感,在欣賞過程中是一種情感體驗,會產生情感共鳴;在大學里開展音樂教育課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聯想能力,激發創造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加強大學生音樂教育的培養,對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音樂教育;大學生;素質教育情感體驗
羅丹曾說過:“藝術即情感,在眾多藝術形式中,音樂最擅長于抒發并激發人們的情感,音樂能對人的智慧及人格的不斷完善起到其它領域所無法代替的作用”;音樂教育涉及許多方面,它不但可以使人們得以審美享受,而且還能使人們獲得知識、理想、身心的雙重健康以及生活中的行動力量,從而激發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達到理想的最終實現。由于音樂其本身帶有情感性、形象性,具有豐富的感染力、吸引力以及滲透力,更容易被廣大大學生所接受,使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潛移默化地得到全面的塑造及提高,陶冶其情操;還有益于其精神的升華及自身素質修養的不斷完善。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人們的音樂欣賞、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形成積極、健康的藝術價值觀,進而培養人們的藝術感知力,使其個人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審美性是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特征。這種特征是以音響為表現手段,通過聽覺使人們的心靈和情感得到升華和凈化;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音樂能夠更直接、有力的“使人的心靈爆發出火花”。音樂作品中存在的各種要素都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如果在音樂教學實踐中能夠充分地表現出這種藝術美,那么對樂于追求美好事物的當代大學生所產生的教育作用將具有一定的意義。
音樂文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的精神需求,音樂作品的創作及鑒賞成為廣大群眾共同的期盼。這就為當代音樂創造了廣闊的生存及發展空間,以全新的教育觀念及完美的教學手段來實現新時代所賦予的教育功能。從其特征來看,新時代的音樂教育結合了國內外所有具有思想美及藝術美德優秀音樂作品,用現代化和審美化的完美手段及方式實施教學功能,這種教學實踐形式能更好的使大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形成健康、正確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審美標準以及審美判斷的能力;使大學生充分掌握音樂演唱及演奏技巧和知識,提高自身對音樂審美的修養,是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音樂教育富有的功能并不是單一的,其中包括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等。音樂教育具有德育功能,即通過音樂作品中展示的健康、積極向上的主題思想和情感人格,對大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升華其個人的心靈境界。音樂藝術是眾多藝術形式中最具情感的,通過音樂形象來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情緒;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心理動力,從而促進大學生產生豐富的想象力,養成其細心、耐心及堅毅優良品質,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與人際協作能力。音樂教育的智育功能,即通過對樂理、樂器、作品的分析及講解,使大學生充分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提高其相關音樂技能水平。以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演唱、演奏技能的教學為基礎,其教學內容必須從對音樂情感的感受與表現出發,與演唱、演奏、欣賞等教學活動相結合進行,從而遵循“寓教于樂”的音樂教學規律。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即通過音樂的美,從而作用于人們身心乃至社會的審美效應。音樂本身具有其獨有的教育功能。音樂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表演及分析實現的;音樂教育可以充分的培養人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進而使人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提高與發展。在眾多藝術形式中,音樂最擅長于抒發人們的情感,音樂欣賞對于人們更是一種情感體驗,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人們的聯想能力,激發創造力,從而使人們的音樂欣賞、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形成積極、健康的藝術價值觀,能夠更好的培養人們的藝術感知力,使其個人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在素質教育中,審美教育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而音樂教育,又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可以使大學生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及培養。其次,音樂教育能使大學生的聯想能力得到啟發,使大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得到提高。這種培養的音樂想象力,讓大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中產生心理愉快,從而獲得審美滿足,使大學生產生對人生、未來的深層感悟,使其心靈受到熏陶、得以升華,形成高尚的情感。音樂教育有益于大學生對審美能力的提高及審美理想的培養,有益于大學生心靈的熏陶和健康人格的塑造;音樂教育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情緒,對提高大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對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能構建大學生完美的人格、提高道德情操,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應該具備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培養大學生通過優美的旋律潛移默化的激發大學生奮發圖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音樂教育還可以產生群體效應,音樂教育讓人們的個人情感得到規范和節制,使群體的認同感得到增強,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群體行為,對于營造穩定有序的學校環境,塑造和諧有序,積極樂觀的校園風貌有著重要意義,從而使廣大學生熱愛學習、生活,對未來抱有美好的希望。
提高和培養人們形成良好的素質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要求,同時社會的發展也為提高和培養人們的素質提供了一定的條件。當前,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新時代對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呼喚“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由于只有新時代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創造知識、掌握并運用知識,因此重視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及教育就成為了時代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的人才必須具有創新能力,而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將突顯音樂教育的社會地位及功能;音樂教育具有教學、審美、娛樂三大基本功能,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諸多教育形式的紐帶,音樂以其特有的音響、節奏、旋律等美感直觀的強化了審美主體及審美感知,陶冶人們的情操。重視音樂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音樂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在充滿著激烈的競爭和快速的生活節奏中,人們的身心承受著巨大的雙重壓力,大學生肩上背負的社會使命和責任。音樂教育可以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幫助大學生克服情感的“異化”,有益于大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音樂能使人們的靈魂得以美化,激發大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音樂能使人們的情感得以升華,促進和發展想象力及創造力,激發大學生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音樂教育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內涵和修養,具有廣泛的實踐功能及社會意義。因此,加強大學生音樂教育的理論研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1] 朱波.音樂教學在美育過程中的表現特征及其作用.
[2] 宋瑾.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3] 張前.音樂美學教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4] 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5] 姚思源.中國當代學校教育·音樂教育文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