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凡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管樂教學中心理效應之探微
徐 凡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在管樂教學中,心理效應的地位不可低估,其教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管樂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心理效應的特征和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中將會出現的消極因素的頻率,提高學生學習管樂的效果。本篇文章結合管樂教學中心理效應的特征與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管樂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從心理層面為學生奠定基礎。
管樂教學;心理效應;特征;規律
管樂教學,從教育的角度來說也是屬于心理教育范疇,換言之管樂教學既然屬于心理教育范疇,那么進行管樂教學就會運用到心理學中的教學方法與技巧。比如:心理教育中的教育性原則以教育為主,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差異性原則是指對待不同學生的管樂學習應該差別對待,人與人的不同導致了這個原則的出現;發展性原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等等。我國古語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師在管樂教學中應該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引導學生學習管樂,學生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才能更好的學習管樂。
管樂就是管狀樂器及其演奏的音樂,管樂教學就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管狀樂器的知識并教會學生使用管狀樂器奏出音樂。
心理效應是當今社會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它在人們的生活學習或者是工作中有積極、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在一切事情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面對心理效應需要人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認識、了解并且運用心理效應為我們的工作學習提供幫助。
(一)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者,就像是開啟一扇成功之門的鑰匙。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的不僅僅是指導、教育學生,還需要適應學生,與學生達到一種和諧的關系,促進彼此的共同進步。
教師在管樂教學中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管樂知識,用自身嫻熟的管樂知識以及管樂技能為學生指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體會到學習管樂的樂趣而且對管樂老師懷有敬佩之情。如果在教學中,學生對管樂老師的專業素質有所懷疑,就難以好好學習管樂知識,而且在學業上的進步就會很慢。這要求,作為一個管樂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就是專業且深厚的管樂知識,這樣對學生進行管樂教學時會更加的專業化,對于教學中將要面對的各種專業的知識以及出現的問題可以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而且更加利于學生的進步。
(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管樂教學中的形式一般都是一對一的教學,也就是一個管樂老師一般只帶有一個學生,這種情況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會得到教師的關注并得到很好地教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音樂的獨特感知,管樂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針對自己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否則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局面。
(三)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管樂,可以說是一類比較高雅的樂器。那么管樂的學習就不可能在鬧市或者是嘈雜的環境進行,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營造一個好的教學環境。比如在安靜的音樂教室、空曠的原野、或者是幽靜的山谷……在安靜的氛圍中學生可以聽到自己的樂器所發出的聲音,更好地糾正自己的錯誤并改正,而且安靜的環境,會讓學生心平氣和的進行練習,使得學生不會被外界的吵鬧聲所打擾,在這里管樂的練習效果更佳。
(四)教師需要客觀分析問題給出合理的建議
因為管樂教學一般都是一對一的進行教學,所以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客觀的分析。面對學生在管樂學習中的問題,教師應該耐心細致的進行講解,不能一概而論。一個老師只帶一個學生,所以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更加清楚,此時教師如果不及時的對問題進行糾正就會留下一個永久的問題,這個不好的結果教師肯定也不想出現,所以在對學生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多留心一下,為學生及時解決問題,以免留下遺憾。同時,教師需要給進行管樂學習的學生提出合適的建議。一對一的教學,使得教師有針對性的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深度的訓練和培養,因為不需要分心兼顧很多的學生,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會更加頻繁,所以教學會更加的深入、指導更加的細致,那么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可以及時深入的分析,并且給出合理地解決方法和建議。
(一)首先要有學習管樂的心理效應的概念和規則
所謂的“概念”是指學生進行管樂學習的主要手段之一;“規則”是在進行概念學習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學習方式。例如在管樂學習中,學生應該最先了解管樂的概念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面對一件樂器,學生根本不知道這件樂器的名字和性能,還如何進行更深一層次的學習和練習呢?理解了概念,就需要在概念的基礎上了解樂器的規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則,樂器的奏樂更是需要規則,否則雜亂無章的音律組合在一起都能稱之為“音樂”的話,那么“高山流水”的存在豈不是成了一個笑話。學生們應該在概念的基礎上把握規則,對管樂進行學習,概念與規則的統一才是學習管樂的基本,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管樂技術才能得到鍛煉。
(二)做好準備工作
學習管樂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實際上是一種端正的學習態度,“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前期的準備工作為學生的管樂學習指出了一條道路,而且做好了準備工作,就會在面對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時不會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況。例如,在學習一首曲子時,有的學生就會覺得演奏起來得心應手而有的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卻總是漏洞百出。因為進行了準備工作的學生對于樂譜的認識、規則的制定都有自己的判斷,在進行準備工作時多方位的思考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狀況,對于樂器的學習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所以在進行練習彈奏時就會很順暢。
有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學生的學習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失誤就會減少,因此整體的學習質量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堅強的心理素質
學生學習管樂時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在舞臺上面對眾多的聽眾才會應付自如。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素質,站在舞臺上看到很多聽眾就會膽怯,不能成功的演奏出自己的音樂特色,這是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悲劇,因此管樂學習中的意志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進行強大心理素質的培養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為自己制定詳細的計劃進行鍛煉,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面對挫折表現出來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對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指導方法進行鍛煉。
(四)學生需要學會欣賞
音樂本來就是一門藝術,對音樂的學習不同于其他的知識性學習,需要的是學生敏感的音樂天賦,死記硬背的知識性學習方法對于學習音樂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束縛。因為音樂是被欣賞的,所以學生必須具備的一個音樂素養就是會欣賞音樂,用心去聽一首音樂從內心里接受并欣賞它,去領悟音樂的真諦,通過心靈的碰撞與作者達成共識從而自覺地欣賞音樂,不能被動的去接受并欣賞音樂,這是一種對音樂的侮辱。因此學生要懂得如何欣賞音樂,真正的欣賞家就是與作家在心靈上進行對話與交流,學生們不用達到專家的欣賞水平,但是至少要理解作家的真正想法。
管樂是樂器產生的音樂,管樂的學習是學習使用樂器奏出美妙的音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進行管樂學習時,在注重自身素質培養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效應,運用心理效應的知識為學生作指導。學生在學習管樂時,加強自身心理素質的同時需要不斷的強化基礎知識,而且學習中最重要的是鍛煉如何使用樂器,對樂器有了足夠的了解在進行訓練的時候可以及時應對出現的問題。當然,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的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這樣管樂教學才會隨著社會的要求不斷進步完善?!?/p>